手的地方,这两处的人手常年要保持在一万人以上,所以选拔训练的人一般都在三万人左右,淘汰一大半。
而这个梁教官居然是前太子的人,难怪太子能选择偷偷靠近京城,到底是对里应外合有些把握的。即便这些侍卫学生只有三成肯跟梁教官,那也有一万人,他们训练的地方虽然在城外,但每天都能随时进城的,若是早安排好,这一万人在城里做内应……
韩耀庭这时候倒真的看到了太子能成功的希望。
见到了梁教官,其他的话并没有多说,只再三叮嘱,装病、追封的事情实为计策,太子千万不要上当。自己这边可以拖延,太子按照他既定的想法,之前怎么安排的就怎么来,千万不要被这件事打乱了阵脚。
“不管太子身边都是什么人,请务必劝一劝。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忍的话就能看到成功的可能,但若是不忍现身了,那接着来的必然是,不管在何处都会被大兵合围。”
韩耀庭跟梁教官说了这些话,让带给太子。
梁教官就在京城,对这边的情况自然更了解一些,点头应允,答应一定将王爷这话传给太子,又道:“王爷,若有什么变化,需要的话便请找我。”说着磕头走了。
京城下了一场大雪,没过几天接着又是一场,后面这场雪更是下了两天两夜,雪厚三尺,这一下整个京城就跟瘫痪了一样,每天出个门都困难。
王大成更走不了了,名正言顺的留了下来,等雪化在上路。联系一些人的事情便交给他去做,韩耀庭每天辛苦的去补谕部点卯。
太子那边果然没什么动静,按捺住了的,太子身边的谋士们还是很称职的,另外京城这边带过去的内部消息应该也提醒了太子,既然做的是翻天覆地的大事,那么就要忍寻常人所不能忍的一些事。
这天早上韩耀庭踩着厚厚的雪‘漫步’到了衙门,都已经快到午时了,进了衙门,就看见几个官员并高源在院里团团转,见他来了忙上前来:“王爷,您可来了,快看看吧,这是要出大事啊!”
一个官员说着,拿出来了一封信,信很是奇怪,没有封口,中间还有个大洞。韩耀庭接过来,心中已经了然,不过故作不知,愕然道:“这是怎么回事?”
“早上下官几个过来的时候,这封信被这支箭钉在柱子上。”那官员焦急的道。
果然不出所料。
韩耀庭于是拆开了信道:“什么人如此无聊?”
其他的官员听了无不又急又无语,高源在旁边低着头忍着笑。
打开了信,看了看里面的内容,韩耀庭神情配合的先是惊讶起来,然后愕然,最后吃惊的抖着信道:“这这这……这种威胁的话难道是出自御史之口?!”
另外的官员看到他终于明白过来了,重重的点头,其中一个道:“如此的反对追封,却又不敢露面,语带威胁说都察御史们已经准备好了弹劾皇上……这,这,这简直是太……匪夷所思了!”
最后一个词想了半天,才想出来一个不那么合适的。
韩耀庭倒像是很赞同,连连点头道:“匪夷所思,匪夷所思。”说着将信随手给了站在旁边的谁,将自己的手拢进斗篷里,摸着里面的暖炉暖和手,问道:“你们看,牵扯都察院,这事该如何处理?”
几个官员面面相觑,谁都没敢先说话。
高源便道:“王爷,属下的意思,这事必须禀报皇上这信满篇都是威胁的话,甚至说出来,若要追封先淑妃,皇上就是昏君……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一定要禀报皇上,让皇上彻查都察院!”
第90章
韩耀庭犹豫了一下,看向了其他几个人问道:“你们认为呢?”
几个官员还在犹豫着。
他们犹豫是因为这信是以一个都察御史的名义写的,坚决的反对追封,说此行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皇上是要做千古昏君吗?
这要是禀报了皇上,皇上必然大怒,必然会追查都察院,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问题是,都察御史近十人,全都是皇上登基之后提拔升迁上来的。有国丈燕国公举荐的人,有荣国公举荐的人。
横竖一句话,都察御史清一色全都是皇上的人举荐上来的。
这也是因为皇上登基之事,前面一批都察御史们反对的很厉害,这些御史很多都是正派的人,还有不乏铮铮铁骨的,又正经是御史,就有数落皇帝的职责,所以当时带头反对的就是都察御史们。
现在这个皇帝登基,当然第一个清除的就是都察御史,整个清洗了一遍,以前的御史一个没留下,杀的杀了,流刑的流刑了,结局最好的也是革职还乡了。换的都是力保皇上登基的人举荐的,自然全都是皇上的人。
这样的部门里头,居然出现了这样一个写如此信的人,怎么不叫官员们面面相觑,心中疑窦丛生?
但此事确实非同小可,他们官职小根本没能力也不敢做主这样的事情,呆了一会儿便齐齐躬身道:“全听王爷的。”
谁都不是傻子,这背后的水多深,官员们是不敢去多事的。
韩耀庭皱眉道:“你们几个真是叫人很失望,无论什么事情都推给本王,不说做主拿事,便是主意都不肯出一个!要你们又有何用?”
说着冷哼着道:“高大人,随本王进宫求见皇上吧。这几个人,便让他们去推搪好了。”
唬的几个官员忙跪倒在了雪地里,连连磕头不止:“属下们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