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骆马湖畔(一)  重生之红星传奇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125069/465.html

击者的刺刀技术很高,刀刀不离要害,但又不直刺要害,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似乎专门留下这些人来说明遇害情况的。这种情况说明刺杀者是经过专门训练的高手,对人体结构非常熟悉。从这个角度讲,第十六师团留守中队虽然是精锐部队,但他们做不到这样。

由此联想到刘一民教导师小部队大闹济南的事情,喜多诚一心里的疑虑越来越大,但那只是疑虑,缺乏佐证。本来,喜多诚一还想着直接报告说确认是八路军教导师干的,后来想了想兹事体大,不能胡说。说八路军教导师刺杀了东久尔宫捻彦王,固然可以暂时洗清十六师团留守中队的嫌疑,但那也太涨八路军的威风灭大日本皇军的志气了。说是被叛军所杀,那大日本帝国的脸往哪里搁?想来想去不好办,喜多诚一只能把自己的怀疑同那几个伤兵死亡前的证言一起上报大本营。

喜多诚一这边破不了案,日本国内却等不及了,因为东久尔宫捻彦王身份尊贵,必须要举行葬礼。裕仁天皇死要面子,不愿让世界知道他的姐夫、皇后的叔父被叛军或八路军击毙,竟然编造谎言,说东久尔宫捻彦王忠于大东亚圣战伟业,操劳过度,在阵前呕血而死。

裕仁天皇编的这个谎言骗过了许多人,却没有骗过戴笠。

戴笠此时刚刚把原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改称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正在敌后扩充力量,军统苏北站又没有受到破坏,消息灵通。因此,当日军宣布东久尔宫捻彦王呕血而死的时候,戴笠综合分析了一番,然后就得出了东久尔宫捻彦王被刘一民部伪装日军击毙的结论。

戴笠的理由很简单,东久尔宫捻彦王太张狂了,在济南、徐州两次召开新闻发布会,还宣判刘一民六项大罪。这都不算什么,千不该万不该,东久尔宫捻彦王不该糟蹋刘一民!两军交战那是战场上各凭本事,胜负都没话说,这东久尔宫捻彦王打不赢只能怪自己没本事,可惜他为了败坏刘一民形象,把刘一民说成了无女不欢的淫棍转世,而且指名道姓地说出了好几个姑娘的名字。倪华知道后就去找蒋委员长告状,逼他表态,那刘一民知道后会是什么态度呢?刘一民是随便可以欺负的么?那可是动辄消灭日军一个师团的主儿,如果他决心要谁去死,恐怕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东久尔宫捻彦王必定是因为得罪了刘一民,才使其痛下杀手的。

当然,戴笠得出这个结论后的心情很复杂。他想起了抗战前刘一民在西安新闻发布会上说的话,当时刘一民**裸地威胁他,说是如果他胆敢再搞这些暗杀的勾当,就让他死在情妇家的浴缸里。现在看来,刘一民的威胁绝不是虚言恫吓,他要真那样做的话,怕是能够做到的。

想到这里,戴笠打了个寒颤,这个刘一民也不知道是怎么托生的,看什么事情都那么准。他是怎么知道自己喜欢女色的呢?再一想就笑了,自己的私生活乱七八糟,也不见日本人和汉奸来揭露自己、编排自己,刘一民应该是一个比较纯情的男人,却被王克敏之流编排成那样,而且说的有鼻子有眼,不完全是捕风捉影。可见刘一民也是个爱张狂的主儿,这可是情报工作的大忌。只要抓住他这个缺点,将来抽丝剥茧,不信抓不住他的命门。

戴笠本来想直接发布消息,说东久尔宫捻彦王死于刘一民之手。因为刘一民的部队正在牵着鬼子主力往苏中去,明眼人一眼都能看的出来,刘一民这样做,最后势必会把鬼子主力重新引回攻击武汉的道路上。这绝对不行!最好是让小鬼子和刘一民他们死掐,同归于尽最好。但是想了想,戴笠还是忍住了,这么大的战果,刘一民不说,自己何必多事?至于日军主力进攻武汉的问题,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日军必然来攻,**也做好了迎战准备,那就好好厮杀一次吧!

戴笠想不到,他不说不等于别人不说,很快各大报刊上就有了关于东久尔宫捻彦王之死的几种说法。

一种是日军发布的说法,什么忠于大东亚圣战,操劳过度,呕血而死。天皇亲自吊唁、送葬、极尽哀荣等。

一种是没有经过考证的说法,说的是东久尔宫捻彦王到高沟镇后,被留守高沟镇的第十六师团一个中队所杀,不但是东久尔宫捻彦王死了,整个第二军司令部包括警卫部队无一幸免。这个日军中队只所以敢于犯上作乱,刺杀第二军司令官,是因为这个中队全体加入了日本反战同盟,认识到了侵略战争的罪恶本质,处于义愤,才铤而走险,抓住战机干掉了第二军司令部。

还有一种说法就值得深思了,说的是戴笠手下的一支别动队当时就隐蔽在高沟镇,日军围剿时没有来得及撤退,抓住战机干掉了第二军司令部。

最不靠谱的说法是东久尔宫捻彦王糟蹋刘一民,说刘一民将军荒淫无耻,惹恼了这位无敌英雄。他飞檐走壁,孤身一人夜闯敌营,手持一把杀猪刀,在高沟镇大开杀戒,把东久尔宫捻彦王以下的第二军司令部所有的鬼子剁了个干干净净。

说最后一种说法不靠谱,是因为刊登这个说法的报纸本身心里就没有底。他们评论说,飞檐走壁只是一种传说,真实的中国武术绝对没有这种功夫。再说了,刘一民身为八路军教导师师长,责任重大,怎么可能孤身犯险?别说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就是有也不可能去高沟镇。

到最后,舆论集中到了两点,一个是日军


第四六六章 骆马湖畔(一)(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