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0三章 华北治安“八条共识”  重生之红星传奇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125069/902.html

只不过没有多田骏介绍的细致而已。这些人都是侵华元凶,见的阵势多了,此时连巴嘎都懒得骂了,只是静静地听多田骏介绍。

多田骏接下来介绍的是山东的情况。按照多田骏的说法,现在整个山东战局糜烂,八路军教导师在几个方向都取攻势,肆无忌惮地向皇军发动攻击。刘一民部现在战斗力强大,不但有足够的炮群,还有装甲部队,一般的皇军师团级部队无论从装备还是兵力上根本就不是八路军教导师的对手。开战以来,在刘一民手下玉碎的皇军总人数,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皇军被八路军逼的只能守在铁路线上。整个山东地区,基本上被八路军控制。如果不想法彻底消灭刘一民部,华北治安作战只能以失败告终。

多田骏讲的很多很细,说到痛处,竟然伤心得呜呜哇哇哭了起来。

多田骏之所以哭泣,原因很复杂。

当初多田骏以参谋次长身份来华北督促寺内寿一作战时候,心里还以为是寺内寿一无能,手握重兵却连吃败仗。等他当了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才知道面对的八路军是如此的难对付,让他有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他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有一种无力回天的感觉。

在多田骏看来,陆相畑俊六、参议官寺内寿一、杉杉元、中国派遣军司令官西尾寿造四个大将齐聚北平,分明是大本营派来问罪的。一个应对不对,很可能就会招来不测。虽然寺内寿一、杉杉元手上损失的皇军比他只多不少,但多田骏心里有数,他和这两个老家伙没法比。他们脸皮厚不剖腹谢罪,那是因为有深厚的背景的。他还是中将,万一天皇陛下怪罪,很可能会和板垣征四郎一样下场。

多田骏心里有个小纠结,那就是阿部信行内阁组阁时,因为诺门罕战事的原因,日本朝野有一种呼声,就是让多田骏取代畑俊六担任陆相。这个事情畑俊六很清楚,心里会不会嫉恨多田骏,多田骏心里没谱。

还有个情况,那就是畑俊六等人到之前,他收听到了八路军的明码电报,让他派人到费县、磁窑去清点火化日军尸体。八路军在明码电报中说的清楚,每具日军士兵尸体100日元,尉级军官500日元,佐级军官1000日元,将级军官5万日元。八路军这是在敲诈他,过去价码没有这么高,一具士兵尸体八路军开价也不过五块钱日元或人民币,刘一民把价码抬这么高,算下来得二百多万日元,让他去哪里筹措这笔钱么!华北方面军现在可不是过去,军费紧张的很。可是不去又不行,没法向玉碎士兵家属交待!多田骏觉得自己人格受到了刘一民的侮辱,心里憋屈的很!

几种情况凑到一起,说着说着,多田骏就忍不住哭了。

畑俊六现在是日军的陆相,是手握决策权的重臣。西尾寿造生怕他不同意多田骏提出的调关东军主力入关作战的建议,赶紧对畑俊六说:“陆相阁下,看看狡猾的刘一民把多田骏中将欺负成什么样子了,简直有损大日本帝国的尊严么!”

这几个人中,寺内寿一、杉杉元、多田骏都是刘一民的手下败将。畑俊六严格说没有和八路军教导师直接对阵过,他当时指挥重兵集团在苏北追击八路军,那也只是起了决策协调作用,并没有亲自指挥作战,对八路军教导师的战斗力和战法的感受,都来自于书面材料。梅津美治郎虽然原来一直在山西作战,没有和刘一民直接交手,但是刘一民座机被拦截在韩信岭跳伞后的表现一直记在他心里。

等多田骏停止哭泣,洗了脸,畑俊六又让他报告囚笼政策和肃正建设实施情况。

多田骏哭也哭了,心里好受了一点,就开始介绍他的囚笼政策了。

这是表功的时候,多田骏先谈了他对华北治安形势的认识,接着介绍囚笼政策和肃正建设的内容、措施以及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才报告目前进展情况。

据多田骏说,囚笼政策在平汉路、正太路、同蒲铁路沿线都取得了明显效果,起到了分割八路军、中央军、晋绥军根据地的作用。一旦整个囚笼政策实施完成,八路军的根据地就会被分割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网格,便于皇军清剿。津浦路、胶济路之所以没有见到效果,原因是八路军刘一民部火力太强大,一般的砖木结构的工事在八路军炮火下不堪一击。如果全部用水泥、钢筋建造永久性工事,刘一民再凶悍,也会被困死。另外一个成绩就是良民证的推行应用,在平津地区、冀中、济南、青岛地区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反日分子无所遁形。还有一个就是利用扩修平汉铁路的机会,征召了50万劳工,为满洲提供了苦力,弥补了华北治安军战损。

还别说,畑俊六、寺内寿一、杉杉元、西尾寿造对畑俊六在华北推行囚笼政策一致给予了赞赏。寺内寿一就说如果在开战之初就实行这个办法,彻底稳固对华北平原的统治,八路军就不会这么猖獗,**也不会发展的这么快。

梅津美治郎建议多田骏参考关东军在中苏边境修建筑垒工事的作法,大修铁路的同时,在军事要点依托山势修建筑垒,封死八路军的攻势。依托筑垒的话,八路军炮火再猛都不行。此次关东军对海参崴突袭的时候,绥芬河一线的筑垒就发挥了作用,一个大队的皇军完全可以扛得住一个师的苏军的进攻,还能确保阵地不丢失。

说实话,多田骏也知道梅津美治郎的建议是对的,他在关东军第三军


第九0三章 华北治安“八条共识”(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