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依附于中原朝廷,在得到朝廷的一些认可后,既可以免于轻易被周边势力围剿,免除了境内百姓的刀兵之苦,还有重要的一点便是独立。
因为钱王一边向中原称臣之后,一边则在境内自为地方割据******。不管钱王当时的选择如何,境内的诸多百姓却因此而太平。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感恩钱王的功德是必然的。
从钱王就职几十年以来,境内百姓延续了几代人。大家不知道有中原朝廷,只知道天下是钱王子孙的。而从钱王到文穆王钱元灌,也正是中原从后唐到后晋更替的十年。中原政权反复更替,而吴越钱家国祚不止。
尤其到了钱王第三代,虽然受位的子孙时间不长,胜在都顺利过渡。就是有老臣三朝宿将胡进思欺主,却也因为钱王的威信,和钱王在两浙境内的口碑,使得这些以臣欺主的老人,都不敢自己取代钱家子孙。
如今从钱王儿子文穆王之后袭位的,乃是文穆王第六子钱弘佐,虽然袭位不过几年,但是也顺利的交替到第七子钱弘倧,其中曲折不亚于历朝历代政权的更替。这两位主子也是颇有抱负之人,无奈钱弘佐英年早逝,这钱弘倧却是被老臣赶下了台。
帝王之家的凶险,历来便不是普通人可以参与。如今钱弘倧逊位软禁,吴越国的大位过渡到了文穆王的九子钱弘俶手里,如今转眼已经有十余年!
罗衫叶叶绣重重,
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翩舞时分两向,
太平万岁字当中!
虽然这首诗最初描述的不是吴越国,但是也算是对五代繁华的一个极好的陈述。
如今天下间放眼所见,到处都是征战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真正能够过上安稳日子的藩镇,居然是没有几家可以安定超过十年的。
据说因为这种纷乱,许多有意识的家族,纷纷迁入不毛之地,或者进入像岭南这种化外之地,希望可以谋求家族的生存和安定。至于像沿海的江南之地,有些家族甚至举族迁往海外,虽然不少人被大海吞噬,至少好过被藩镇屠杀。
如今只有在吴越国境内的街上,可以看到来往的百姓脸上充满的自然,这是极为难得的现象。这里的百姓还算安居乐业,他们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当然他们身上的服饰图案,也都是极为精巧美观。不说一般的百姓之家,但凡是那些几代居住吴越国的小康之家,哪些人不都是生活安逸。
他们身上所著的罗衫便服,不是一些花鸟为主的服饰图案,便是一些吉祥的边饰图案。身上团花服饰绣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艳斗胜。凡是到过两浙尤其是靠近杭州府附近的人,莫不是以为吴越国是天堂。
啪的一声!
一块醒堂木在台上拍响,让大家从故事里回过神来。
刚刚所说的,只怕是两浙之地的百姓,早已经是滚瓜烂熟。可是坐在酒楼中间一张椅上的说书人,面前摆着一张窄窄的长方桌,仅仅配有一壶龙井。便坐在那里口沫四飞,说的摇头晃脑津津有味。
这个说书人年纪不大,留着两撇漂亮的八字须,看起来让人感觉多了几分凝重。双眼扫过酒楼里熙熙攘攘的食客,大家都聚精会神的看着自己,说书人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轻轻咳了一声,代表着自己稍作停顿,端起那茶碗轻轻吸了一小口。一旁伺候的小二知机的给她加上热茶,听他讲的正是一部吴越国钱王传。
大家传颂钱王的故事,这在吴越国境内并不稀奇,就是市井乡间的普通人,都会知道一两段。如今朝廷和钱家子孙并不干涉百姓,对钱家和钱王的传述。因为几乎人尽皆知的事情,只要不恶意攻击和诋毁,没有人会在意这些。反倒是对于钱王当年起于乡里的故事,大家听了一遍又一遍,反而是越听越有味。
这里是钱王故里临安府辖下,一个叫溪口的小镇。
因为挨近有名的东西天目山,加上又是钱王故里范围的原因,所以溪口小小的一个集镇,倒是比一般的县府还不小。
说书人所在的地方,更是溪口镇有名的龙归酒楼,如今正是午时用餐的高峰期,酒楼里自然是人山人海。
虽然不过两层的格局,但是可见食客盈门。虽然乡里不过简单吃食,但是传说当年钱王在这里吃过饭,所以这里的生意可以说是十分的火热。何况江南一带历来食材丰富,加上两浙一带太平日久,故而大家在吃食上,比一般的藩镇还是要精致讲究了许多。
这留着八字须的说书人,虽然不是溪口本地人,但是说的一口浙西腔也算是有些味道。这些年两浙也迁来不少人,大家对这个口音操着官话的说书人,还是极为欢迎。看他虽然一袭布衣芒鞋,虽然不是小康人家,但是谈吐不凡倒也气宇轩昂,大人想必认为他也是两浙的人氏。
不过他在这龙归酒楼说书,虽然时间不是太长,但是因为他说的故事逻辑合理,比别人多了几分风趣,更是加上一些世人的见解,倒是比书上记载,和老学究来说有趣的多。从开始到已经有半年多了,大家都喜欢听他讲故事,便也都知道他叫谢先生。
而且此人自称谢灵运之后,这倒是令人极为惊讶,虽然有些无从考究,当然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