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哥,你读书多久了?”
“快一个月了。”
“学了什么?”
“写名字。”李全迟疑的说道,好像老师就让他学如何写名字来着。随后肯定道:“我很用功的。”
李云觉得挺有喜感,李全会写名字了?这对于李全来说是一件大事,但是对于大宋的教育事业来说,是起来正视李逵问:“少爷,我俩个兄弟如今还小,还无法做事,不知道五老爷将我家兄弟吩咐什么活计?如今小人深受公子大恩,却担心家中幼弟不堪使用。想着和幼弟换个差事。”
担心李逵生气,阮小二急忙道:“我家二弟比某激灵,要是跟在少爷身边,做书童也合适。某虽然年纪小一点,但力气不小,就算是学手艺种地,也不会比旁人差。”说完,阮小二静静的看着李逵,等待李逵的回答。
阮小二真的是这么想的。两个幼弟年纪小,别看李逵凶了一些,但对身边人也不算差。就是刚见面时候的那个下马威有点让他受不了,但他琢磨着,李逵总不至于和不到十岁的孩子玩以势压人的把戏吧?
“干活?”
就阮小二家的两个兄弟,阮小五和小七,一个八岁,另一个更小,能做什么事?这样的幼童之所以买来,主要是为了家族的人才培养。究其原因就是百丈村李氏的底蕴实在太差,家族子弟的人数都很少,就算是把沂水李氏都算进来,也不算是个大家族。
不得已,只能用死契购买年幼的童子回家族培养。
平日里也会安排锻炼打熬身体,目的就是为了李氏的将来做准备。不管是做庄子的护卫头领亲信,还是将来商行的管事,都能派上用。
这些权衡阮小二不知道,主要是跟在李林身边太短了。再说了,李林对这样的培养很有意见,但这是三叔公的决定,他也无可奈何。
李逵道:“幼童的安排,按族里新立下的规矩,看情况而定。多半是先读书,两三年后再做决定。三年后读书不成,但至少蒙学已经完成了,不是练武就准备历练。”
“读书?”
阮小二吃惊的盯着李逵,他想到了两个弟弟悲惨的童工生涯,与家中的恶狗争夺食物。却从来没有想过弟弟运气爆棚,还能读上书。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啊!
他觉得自己一定是听错了。
李逵自顾自道:“你两个幼弟年纪太小,也不识字,家里的生意学不过来,种地的话,还没有犁高呢,就先发往学堂认字,养几年再说。李氏买这么多幼童,想的是培养一些将来能做事的管事之类的家生子,至少对家族有认同感,不会起歹心。再说了,读书不见得能当官,但总比不识字的好些。”
阮小二激动的鼻子都红了,轻声问:“那有先生吗?”
“笑话。”李逵笑道:“没有先生,这么读书?李氏族里担任蒙学的是原先的私塾先生颜夫子。沂水县里的幼童不少都是他启蒙的,据他说是临沂颜氏族人。说起来可是大有来头,孔门七十二贤,颜回是孔夫子最为喜欢的弟子,他就是颜回的后人。”
李逵倒不是给颜夫子脸上贴金,主要是颜夫子还真的是颜氏族人。只不过是旁枝而已。他突然想起来:“对了,李云也是受蒙于颜夫子,水平还成,百家姓、千字文总能教完,论语也成,不用担心水平太差,学了几年连个告示都看不明白。”
“万一,我家兄弟将来能读书读出名堂?”
阮小二一脸期待的看向了李逵。
这话怎么说呢?
颜夫子门下的弟子,也就是李云出息大一点,但真要是说读书的天分,李云恐怕真不怎么样。至于颜夫子,李逵对他很没有信心。这位老学究混吃混喝很有一套,但是教书育人的水平实在是让人不放心。
阮小二还有话要说,却觉得有点不敬,又犹豫起来。
“有话就说,要是明日再问,兴许我就没有这份兴致了。”李逵就见不得人吞吞吐吐的不爽快,催促道。
阮小二问:“万一,万一我家兄弟要成了,能参加科举吗?”
理论上奴仆因为有契约在身,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但真要是有人有科举的才能,在大宋不仅不会被打压,甚至主家都会接触奴仆的契约。只是,李逵不觉得阮氏兄弟真能中举,参加解试。这显然是颜夫子的水平没有足够的了解。
这位老学究,自己都没有通过过解试,更不要他门下的弟子能有此殊荣了。至于李云,要没有范纯仁的运作,李云恐怕也要折戟在解试这门槛之外了。
李逵总不至于告诉阮小二,别做梦了,你俩兄弟在颜夫子门下,这辈子都没有科举的指望。这也太打击人了?
他想了想,说:“只要能通过解试,废除契约,之后的科考路费,也会给你两个兄弟备足。”
阮小二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了,他觉得自己家如此凄苦,两个弟弟又非常懂事,但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就绝对不会放弃。将来指不定能中进士,做文官,甚至状元……也可以有所期盼。
李逵为了给阮小二足够的信心,对阮小二道:“另外你也可以从我的藏书中选出有用的书籍,给兄弟借阅。不过这是蒙学之后的事了。再说你也不识字,让你抄写……也不利索。算了,明日你跟着家兄一起去上学,给你备一份束脩,算是送你去学堂了。”
噗通。
阮小二不说话,干脆的给李逵磕了一个头,脸上带着肃穆的表情,端着洗脚水出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