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次,儒生可以说,直接撞到了嬴政的手里,天子一怒,流血漂橹,伏尸百万。这对于儒家来说,简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淳于越最终不得不求助到扶苏头上。
扶苏是嬴政极为看重的皇位继承人,如果扶苏进言,那么嬴政就很有可能高抬一手,放过儒生。
淳于越这样的想法,扶苏在他一开口便已经知晓,但扶苏知道,嬴政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说动的人,如果进言,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会和史书上写的一样。
扶苏登上马车,马车缓缓朝着咸阳宫驶去,今日,正是廷议的日子。廷议,是由皇帝牵头引起话题,然后交由群臣讨论,最后皇帝裁定的制度。
作为始皇帝的长子,扶苏自然有着从旁听政和发表意见的权利。
钟鼓声中,秦王宫的宫门缓缓敞开。
百官跟随李斯走进了咸阳宫,扶苏亦夹杂在其中,看着走在最前面的李斯,扶苏心中不免感慨。
如果李斯没有参与谋反,那李斯一生的功绩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会是一个完美的政治家。
兼并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始皇帝做下的这些丰功伟绩,有很多都是李斯提出,最后在李斯主导下完成的。
可最后,李斯却在赵高的陷害之下,腰斩灭族,这个结局不可谓不凄惨!
扶苏拾阶而上,站在台阶两侧的大秦锐士,每个人手中的兵器锋锐,他们一身黑衣黑甲,眼神冷漠。
扶苏知道,这些军士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每一个人身上的伤疤都是密密麻麻,因此,他们才能最终被选拔宿卫王宫。
这是始皇帝赐予他们的荣耀!
“六国皆称秦军为虎狼之师,真是壮哉我大秦锐士!”
……
嬴政尚未临朝,大殿之中,文武官员正在小声议论。
此时的朝堂制度和后世不同,文武百官入朝之后,会各自入座。
而扶苏的位置,在李斯旁边。扶苏看到李斯一言不发的坐在那里,想去打个招呼,但旋即这个念头被按下。
现在他和李斯的关系还是太尴尬了,贸然示好,只怕会碰一鼻子灰。
当当当--
编钟再次敲响。
大殿之上瞬间安静下来,气势雄壮的秦军卫队走在前面,始皇帝在秦军的护卫下出现在众人眼前。
一身华贵的黑龙袍,腰寄秦帝剑,足蹬金丝方履,头戴十二冕旒帝冠。
始皇帝嬴政!
文武百官立即拜道:“参见始皇帝。”
嬴政走到主座落座后,道:“诸位爱卿,平身!”
从嬴政步入大殿,扶苏的目光便一直落在了嬴政的身上!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位千古一帝。
尽管在记忆中,无数次见到嬴政,但是,当嬴政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扶苏心中依旧难免激动。
那是一个中年男子,浓密的胡须垂在胸前,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无尽的威势,令人折服。
扶苏还记得秦末两位领袖人物刘邦和项羽,见到始皇帝之后,都各自发出了感叹,一个说“大丈夫当如是”,另一个说“彼可取而代之”。
只不过,扶苏却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始皇帝看似壮年,身体健硕,可是两年后,将会突发急病而死,这场急病,恐怕嬴政自己也没有预料到。
由此给了赵高可乘之机,与李斯合谋,推动胡亥登上了皇位,并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一道声音将扶苏从遐想中拉了回来。
“启奏陛下,臣已查明,共计四百六十人以妖言惑乱黔首,背后诽谤陛下,其中三百三十为方生术士,另有一百三十人为儒生,按秦律,当治死罪。”
扶苏目光看去,一位头戴獬豸冠的官吏在大殿上慷慨陈词,言语不卑不亢。对于他们这些执法官吏来说,法律能够得到公正的执行,便是最大的仁义。
御史陈述完毕,便站立在朝堂中央,眼睛朝扶苏瞥过去。
扶苏悄悄回头,四目相对,扶苏从御史的眼神中,看出了他对自己的冷漠和不喜。若不是自己是公子的身份,只怕这位御史就已经是厌恶了!
扶苏脑海中略微整理了一下言辞,便出列道:“父皇,那些儒生触犯国法,理应按照国法处置。”
“但儿臣细细思索,觉得此事仅靠刑罚处置乃是下策,国法只不过将显露在外面的毛病处理了,却并未触及根本。长此以往,必定仍有人知法犯法,惑乱黔首,危害我大秦社稷。”
嬴政低头正在看御史呈揍上来的简牍,但扶苏说到后面,嬴政微微抬头。久居在皇位上,嬴政早已练就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此刻抬头,足以证明嬴政的内心有多震惊。
嬴政微微颔首,没有言语。御史拜道:“公子,臣以为,若日后有人再犯,则继续按照国法处置便是,不必因此而感到烦恼。”
扶苏微微一笑,道:“御史,还记得我大秦立法的初衷吗?”
未等御史答话,扶苏继续说道:“商君书靳令篇言:行罚,重其轻者,轻者不来,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以此观之,我大秦立法其目的是以刑去刑,如今法度虽立,但惑乱黔首这种乱象却并未改变,与我大秦立法之初衷背道而驰,此其一也。”
“其二,我大秦疆土如今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普天之下,共设三十六郡,敢问御史,凭御史及其同僚之力能将我大秦境内所有妖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