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当胜任之  大唐朝请郎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142838/27.html

这个时候的匠人是一丝不苟的,对于技术的传承尤其的重视,尊敬,祟拜。

这个时候的很多技艺都是家传,绝不外泄的。也是这种方式导致了许多技艺的消失。但你不能说他们错了。

究竟是时代的原因。

张军今天教了他们制笔的方法,那他就是这几个木匠的制笔之师,几个人会恭记一生,还会把这件事一代一代传下去,世世代代感恩。

这种铅笔如果面世流传开来,也绝对会以张增笔来命名。

张军到是没想过这么多,就是感觉有了石墨,如果不把铅笔制出来那就有点遗憾了。再说也方便自己。

“等有了空余时间,你等可以试制一下,如果成功,当流芳百世。”

“谢过郎君。”几个木匠站直了身体躬身行了个大礼。

“无须如此,把事情做好就好。”这事儿张军还真没放在心上,太师椅,床,桌凳,这都教了好几样了,也不差这一支笔,自己这教师的名号是跑不掉的。

还有铁匠那边的炉子打造,军器坊那边的神臂弩,改良横刀,狗腿刀和三棱刺,以后很大可能被人叫成张增刀,张增刺,张增弩这样的浑名。

想一想还是挺兴奋的,想来不久之后皇帝陛下也能听闻自己的大名了。美滋滋。

有了铅笔,写字的速度就上来了,张军回了三堂拿了麻纸开始整理思路。其实用毛笔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慢,而是笔速跟不上思路。

就像习惯了用电脑打字的人,或者习惯了手写的人,冷丁让他把电脑换成笔,或者把笔换成电脑,都是这样的结果,手脑不同步,然后就是思维被扰乱。

张军其实也有打算,工匠都是自己府下的,如果东西弄出来了,很成功,那就成立个公司(工坊)做呗,去市场上销售,自己自然挣大头。

武器方面肯定是不可能拿去销售,但成功以后可以向皇上表功,封赏是少不了的。都有利可图。

何况就算没有利,他也必须得做。

高庆在一边绞尽脑汁,拿出了十二分功力,把一份上书拟得妥当,拿过来让张军过目。看到张军拿着个奇怪的东西在纸上写的飞快。

“郎君这是……此物……石黛?”

“对,黛笔,书写比毛笔要快速极多。我用毛笔书写跟不上思维,总会扰乱打断,极其痛苦,便想了这么个法子,很有效果。”

其实他用这个写字也是别扭,但总比毛笔要快一些,还能将就用。主要就是太软,力气用不对就断了。

“可否一观?”

“不用这么客气。”张军把手里的黛笔递给高庆,接过他手里的上书草稿来看。用铅笔一张都写不满的字数,足足写了六七篇。

高庆拿着黛笔翻来复去的仔细看了看,又试着在纸上写了几笔,发现确实比毛笔要快的多,不由得也来了兴趣:“郎君,此物……可能大量造作?”

“嗯,我已经安排下去了,需要些时日试制。石黛过软,需要弄硬一些才好用,待制作出来我送你一些。”

“那就谢过郎君了,此物……大有用途。大有用途。天下寒士之喜呀。”

“你有兴趣?”张军看了高庆一眼:“如此……待工坊建成,就交由别驾督办好了。”

“当真?”

“嗯。咱们要建一些工坊用来补纳开支,为日后筹谋,督办事务重大,别驾当胜任之。”

“谢郎君不疑,庆,肝脑涂地。”

“言重。我与你等均为同僚,日后自当同享甘饴。”

“敢不从命。”

“不用在哪一边,起了些什么作用。不过也无所谓,越是聪明的人,越会审时度势。笨蛋也爬不到这个位置上来。

话说这个刘承旨,张军到这会儿还没太弄明白这个人的来路。他连自己的来路都没弄明白呢。

在唐代这个时候,人的名字可不是能随便起的,字义,含义,意义,都不能随便用。

就像这会儿的主流起名都是单字,尤其是官贵人家,谪子是绝对不用双名的。

虽然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在名后面加个之字的方式变成双字名,比如顾恺之,王羲之什么的,但仍然未能撼动单字名为尊贵的习惯。

唐代的双字名主体是下等民,平民也有但并不多见。像李怀光他们那种是皇家所赐,本身是胡族。

而这刘承旨。承旨啊。这是……皇帝给取的名字?这里面是什么关系呢?

在这个年代,当官的几乎没有什么平民,下等民就更不可能了。阶级是基本锁定的。像张军,他可以肯定自己就是官二代,而且亲爹的官职应该不会太低。

都是官员的后代继续当官,虽然有科考制度,但也只是从优选拔而已,阶级已经限制了哪些人能参加,哪些人不能参加。

下等民和大部分平民连本书都弄不到,识几个大字就已经相当了不得了,怎么科考?

好在大唐并不鄙视商人,风尚开明,还有比较积极公正的军功晋升系统:让平民甚至下等民也没有完全断了上升之路,只要你敢拼。


第27章 当胜任之(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