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道谢睿把章青鸾绑走了一夜,小齐王再也无法安心做他的逍遥闲王,一直坐立难安。若谢睿真的和章青鸾成事,老四有陶金海帮持,必定如虎添翼……
小齐王倏地坐直身子。
作者有话要说: 迟来的一更。
麻溜的滚下去继续码字~
第187章
许淮以前在御史台就职,是言官,风闻奏事是他的职责,得罪过不少人。小齐王要对许淮下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章年卿和许淮都是谭宗贤临走前点的将,很快有人翻出许淮之前弹劾过的大臣。指责许淮专权谋私,为谭宗贤报仇。
天大的冤枉!谭宗贤以前不和的大臣,无非就是刘党余孽。章年卿如今在朝堂上和刘俞仁打擂台,许淮岂有不助阵之理。可惜现在说这些没用,许淮和章年卿落实了是谭党后臣。
言官直言道:“谭公虽不在内阁,他的班底还在朝中,天下人只知谭宗贤不知皇上……”这个罪名太大了,明指谭宗贤,暗则箭指章年卿。
章年卿很快意识到不对,“……冲许淮去的。”章年卿第一个怀疑是刘俞仁,接着自己反驳了自己,“不对,不对。许淮是我派到河南调查去的,难不成他摸到幕后之人的衣角了。”
冯俏给出一个怀疑人选,“天德哥想说小睿吗?”
章年卿双手交握,抵着下颚,沉思道:“不像。他伤了父亲,对他有什么好处。我会感激他还是青鸾会感激他?没有好处的事,他为什么要做。”
章年卿还没猜出幕后凶手,小齐王的第二波攻击已经来了。
章年卿因冯俏的缘故和山东籍福建籍的官员都很要好,论起一脉相承,两人碰面都比其他人莫名多份亲近。有好事者,立即统计数这两年升擢的官员多集中在山东福建两省人中。章年卿结党营私,扶植己力。
章年卿苦笑连连,却不能说这件事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许淮是山东籍,又曾出任泉州知府。当年章年卿借谭宗贤之力,将许淮扶持上来。后来章府门槛都险些被人踏破,章年卿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人拒之门外。
于是大家一窝蜂的又去找许淮,章年卿能走通谭宗贤的路子,许淮能走通章年卿的路子。曲线救国,也不失为一计良策。许淮没有章年卿心硬,昔日同僚同窗求上门来,他总是说试试,试试。能不能成事,他也不能保证。
京城里都是人精,一个话风都能钻研出十万八千个门道。阴差阳错的,许淮当真替不少人办成了事。威风一时,许淮初初调京,还没有根基,就能替这么多人办成事。那可了不得。许淮一时风头无几。
谁能想到,当初的风光,落到如今都是把柄。章年卿被打措手不及,几乎毫无招架之力。脑中空空一片,一时竟想不出良策保下许淮。
许淮身为章年卿的左膀右臂,小刘党闻风而动;想趁机上折,一举拉下许淮,斩断章年卿的左膀右臂。刘俞仁犹豫片刻,答应了。
许淮很快被下诏狱,章年卿不能明着做什么,但他身在内阁。不放赦,不拟旨,成了他无声的抗拒。所有人都知道许淮对章年卿意味着什么,大家看得见他的决心,除了刘俞仁,没人愿意当面锣对面鼓的和章年卿唱反调。
可连刘俞仁也希望的是章年卿屈服在皇上的威严下,而不是他的逼迫下。皇上想让刘俞仁来拟这道圣旨,刘俞仁出人意料的婉拒了。
与此同时,章年卿还让许淮写了份坦陈词,道:风闻奏事是御史的指责,臣许淮自在御史台任职以来,战战兢兢,从未做过逾越之事。更枉顾结党营私,所弹所劾,皆是品行有污,不恪尽职守之人。从未又一丝一毫的私心……
末了,煽情道:言官本就是个得罪人的活,如今他不知犯了谁的怒,要被处死。事已至此,他亦无怨无悔。许淮不怕死,可若许淮死于忠于弹劾之罪,今生今世也无法瞑目!从此,天下言官如何还该直言四谏,还有何人敢当这监察官,监察众人!他为同僚痛惜,为大魏惋惜。
‘坦诚词’一出,御史台上下人人自危,心有戚戚,齐齐生出兔死狐悲之感。第二日,竟一同上书,死谏东门。
开泰帝迫于御史台的压力,只好暂时将许淮放出,革职待罪。
许淮出狱后的第一顿饭是在章府吃的,冯俏亲自下厨。秋雨连绵不断,屋顶瓦片被雨水冲刷着,几人围在圆桌前吃饭,没有一个人脸上有笑意。
小齐王也开始淌这趟浑水了。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这场势力角逐中,卷进来的人越多,事情便越乱。甚至章年卿都因为小齐王的突然入场,而感到短暂的头晕目眩,看不清方向。
章年卿不想承认,但小齐王接连发招的时候,他的确是懵的。这是一个他完全不熟悉的对手,章年卿看不透小齐王的想法,看不透小齐王的手段。
不过如今许淮出狱,倒是传递给了他一个消息。小齐王是想和四皇子一争高下,既然如此,章年卿便知道小齐王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手该往哪挡了。
章年卿心里很不舒服,他很不喜欢小齐王和四皇子之争是以章芮樊受伤为开始的。这些皇子脑子里到底塞的是石头,还是他们脑海里根本没有亲情可言。一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