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节  今穿古之小大夫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17722/173.html

明年之后,这东西肯定遍地都是,所以到时候的价格,咱们可以重新制定。”崔远说的头头是道,而且有根有据。

这么高产的东西,哪怕是大白菜,也会有人种植的,白菜在秋天的这个时候,可是很便宜的呢。

文景辉让崔远去跟兵丁们商量种植土豆的事情,老范跟崔远一起去,因为毕竟是卫所嘛。

武大名下一百亩,就是十万斤。

老范名下八十亩,就是八万斤。

纪纲名下八十亩,也是八万斤。

小丁名下七十亩,就是七万斤。

小范名下七十亩,也有七万斤。

他们五个人,就起了四十万斤的土豆!

土豆这次算是丰收了。

这份数据报上去,别人以为武大他们虚报了呢!

燕王府那边也震惊了。

文景辉不管外头如何,他收获了新鲜土豆,迫不及待的切丝凉拌,切片炒了,切块炖了,蒸着吃烤着吃煮着吃甚至炸着吃。

还有土豆饼,土豆丝卷饼……。

文景辉充分的让人们知道了什么是“土豆十八吃”,也让人们品尝到了土豆的美味。

在中秋节的时候,文景辉做了一大桌子的土豆宴,连火头军都会做土豆了,所以中秋的时候,他们的菜品都是土豆什么什么,反正大家爱吃,因为别地方没有啊!

文景辉在教大家怎么做土豆的时候,也告诉大家,吃的时候一定要看好,煮熟,更不能吃生了芽子的土豆,会中毒的!

不过现在所有的土豆都是在他这里,他倒是不怕别人吃了中毒。

收完了土豆,过完了中秋,文景辉也该回去了,一过了中秋,这天气越来越冷了,武大这里什么都好,就是两个孩子不能总在这边,猫冬,还是回岗子村的好。

“回去后,好好在家过冬。”临走的前两天,武大带着人出去了一趟,带回了一只老虎。

嗯,是死掉的老虎。

虎皮扒了下来,给文景辉带回去铺地板;虎骨剃了出来,给文景辉带回去制药用;虎肉烘干了,给文景辉带回去慢慢吃。

“知道了知道了,你们这边的菜棚子也盖好了,到时候你们就有青菜吃了。”文景辉抿了抿嘴巴,偷偷的跟武大嘀咕:“要是没有了茶,就跟我说,空间里我买了不少茶叶放在里头。”

就是没能弄到茶树,南方的茶树,没谁敢挖到北方来贩卖的。

“嗯,知道。”武大抱了抱两个孩子,然后极其自然的抱了抱文景辉。

文景辉:“……!”

第021章 闷亏

洪武二十九年的秋天,是不平静的。

燕王受赏,却明奖暗贬,一张百万锭宝钞就给糊弄过去了,不过燕王不敢不给老爹面子,但是却敢不给下面人面子,直接拿着宝钞就去了粮店,还是皇太孙私下开的粮店,用百万锭宝钞,买了粮食!

要说这主意谁出的?文景辉啊!

薛禄知道文景辉聪明,读书人在他眼里不是狡猾奸诈的跟黄鼠狼一样,就是聪明绝顶跟诸葛亮一样,话说黄鼠狼和诸葛亮,能比么?

所以薛禄很自觉的朝文景辉讨主意,文景辉一想到宝钞就牙疼:“要什么宝钞?带什么回来,也不能带它回来啊!找个大头的粮店,都买粮食好了。”

于是就有了燕王京城大手笔买粮,用的全是老爹的赏赐的事情,而且皇太孙明面上靠皇爷爷养活,可他私底下也有不少搂钱的买卖,不然那么多官员,他怎么收买人心?

粮店就是其中之一,有手底下人打理。但是他绝对不会让朱元璋知道的。

朱元璋对商人很讨厌,看沈万三的下场就知道了。

不过燕王朱棣对皇太孙朱允炆,那是真的好,亲手打猎来的虎皮送给了老爹,豹皮送给了侄子,连带着侄媳妇都有了貂皮做衣服。在大面上,朱棣绝对的没有错处,而朱允炆也难得有个亲叔叔如此关爱自己,当然不会拒绝亲情的抚慰了。

皇太孙跟燕王关系好,不代表他手底下的人就跟燕王关系好,黄子澄一直是用看阶级敌人的角度看燕王朱棣的。

没办法,谁让当初朱元璋真的有意立朱棣为太子呢。

要不是皇太孙实在是太好太孝顺,而燕王朱棣作战勇武,人也豪爽,不像是个明君,反倒有暴君的雏形,朱元璋也不会改了主意。

当然,其中自然有他们这群人出谋划策的关系在。

老爹都还在呢,这群王八蛋就敢给自己穿小鞋,燕王已经知道了,给个百万锭的宝钞做奖赏,这主意是谁出的了。

毫不客气的带着宝钞光顾了好几家粮店,宝钞一付,手底下的人是拉了粮食就回了北平府。人都走了,他们还能怎么样?所以这个哑巴亏,他们是吃定了。

不过,随后,朱元璋就召见了朱棣。

“怎么听说大量买粮食?你那里缺吃的了?”大量买粮食,这可不寻常呢。

“哪有,儿臣那里不缺吃的。但是今年早春草原先是大雪,随后又是滴雨不下,儿臣是怕被人打了草谷,敌人可以挨饿,但是儿臣治下的兵丁和子民却不能。儿臣这也是未雨绸缪,父皇,您也让江南那边运些粮食过来吧,听说山东又遭灾了?”朱棣早有准备,所以也很坦然的跟朱元璋回话。

“山东也不知道怎么了,连年遭灾,倒霉地方。”朱棣不提还好,一提起来朱元璋就有些暴躁。山东就跟个无底洞一样,遭灾遭灾,两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朝廷是年年倒贴地方。


第173节(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