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田园安宁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4) 目录 下一页(2/4)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18781/10.html

道别人家种得的品质。何老娘与二儿媳李娟作为何家的信息收集中枢,早就把别家的种植情况打听清楚了。

这没对比之前还不知道自家瓜的品质如何,有了对比,高下立马见分晓。

何老娘与李娟都不知道每次听见别人议论起西瓜时该摆什么表情的好,只是二人不约而同的,都对自家西瓜的长势闭口不提。这也导致信息搜集任务的难度大幅上升,毕竟,不是谁都能在听到以下对话时,还能专业的保持哀叹和沉默。

北李村一精瘦大娘低声道:“你们都听说没,李大山家最大的西瓜已经有两个拳头大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何老娘:“……”两个拳头的瓜很大吗?为什么我家最小的也有大海碗那么大呢?长坏了吗?!

另一高壮大婶也神秘兮兮地附和道:“可不是真的嘛,我家小侄子今天才偷偷跑过去看了,他家的西瓜不仅大,数量还很多。哪像我家的连个小葫芦的大小都不如。”

李娟:“……”很多?多少才算多?我家原来放杂物和农具的屋子有点装不下了,那是算多还是少啊?

旁边一矮胖大娘禁不住冒酸水:“哼,你也不想想李大山他们家这都是第三年种了,要是种的还不如我们,以后也没脸说是种地的了。要是我们能早两年种,说不定比李大山他们家种的西瓜还大,没得让他们家占了便宜去!”

何老娘与李娟:“……”李大山家要把脸皮挂在我家西瓜地里了,你说,我们是要呢,还是不要呢?这要吧,都是乡里乡亲的,还怪难为情的;这要是不要吧,感觉很是对不起自己呢!哎~到底是要呢?还是要呢?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李大山的婆娘马氏端着装了三两件衣服的盆子“恰好”走了过来,“矜持”地笑了两声。

“哟,大伙儿这是在说明天的西瓜评赏大会吧。到时候诸位可一定不要错过啊,等大山他们拿了奖赏,我们请大伙儿吃自己家种出来的西瓜。说到这西瓜啊,今天中午大山他们开了两个,我们一家十四个娃一人尝了一口,都说比糖水儿还甜呢!”

李大山是家里兄弟六个,还没分家,光是孙子辈儿(即与李蛋儿同辈)就有十四个,其中四个还比较小,牙都没长全,也就能舔舔筷子。剩下十个小娃还是很有战斗力的,这一口到底是多大一口,谁也说不准。能让十个小娃一人尝一口,看来传言可能是真的,李大山家的西瓜真不小。

何家院子里,何宁刚完成一个小零件,准备从井里捞一个冰镇西瓜解渴,突然连打了两个喷嚏。

这大夏天的,打什么喷嚏,不会是冰镇西瓜吃多感冒了吧?捏了捏鼻梁,何宁也没在意,直接叫何安把自己切好的西瓜端到堂屋里给众人分了,还给外出遛弯(?刺探消息)的何老娘与二婶李娟留了两份。

自从何家将屋后的小山丘改造成西瓜地之后,何大爷就到村长那里报备了一下,花了三十两银子,正式将那片小山丘及其周围的地面都归入了何家的地盘儿。

由于那片地用来种庄稼实在是不合适,没人想过要买,村长了解何大爷要拿来种西瓜后,也没敢多问,生怕何大爷反悔,连去实地丈量一下的心思都没有,直接往大了估了个数,卖给了何大爷。更是第二日就把地契拿到了县里登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官僚阶级办事不是不能快,他们真要快起来连自己都感到害怕呢!

在这个缺乏娱乐的时代,一场颇具规模、评审阵容浩荡、全国头一份的西瓜评赏大会,已经成为当地民众近几个月最受欢迎、持续时间最长、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新闻大事件了。

不仅北李村和附近几个村的人议论纷纷,就连附近几个镇的人也知道的不少,更是引起了不少文人雅士的关注,还相约届时同去赏瓜呢!

大会的前一晚,不知道北李村多少人兴奋地睡不着觉。

这一晚,何家的主要成员又一次围着桌子密谈到了深夜。

第25章 看瓜群众

说是西瓜评赏大会,可真正用来评赏西瓜的环节却被安排在了下午,喝下午茶的时间。

而李家发出去的帖子注明的时间其实是上午,受邀而来的贵客会被请至李家的客房暂歇,然后到花园中赴宴,一场超越乡下土地主级别的欢庆宴。

正是八月天气清朗的时候,李家的花园丝毫不见秋日落叶的残景,仍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生机景象。上午还未至午,李家花园内设置了不少游戏娱乐,众宾客也玩的愉快,喝酒的喝酒,吟诗的吟诗,投斛的投斛,气氛正好。

饿了,有品种多样的新鲜糕点垫腹;渴了,有各种奇异瓜果润口;清冽美酒更是应有尽有。

地主李能富、北李村村长以及几位县衙官员坐在凉亭中品茗谈天。

要说李能富能发展至坐拥百亩良田,走通西域商路,赚得万贯家财的程度,上头没人支持是不可能的。对于李家头上顶的是谁这类的问题,也有不少人做出过猜测,可真正知道的没几个人。但自从七年前太守亲自下令为李能富行商疏通关系后,就没人敢明目张胆地打听李家背后的人了。反正也打听不出什么,何必得罪李家,惹祸上身呢!

上头有人罩着自然好办事,况且李能富为人精明,颇具经营天赋,很快就在七年内积累了万贯的家财。而且,他的儿子们李皓一辈儿的教育也没被落下,虽性格千差万别,但总有可取之处。尤其李家大郎李


第10节(2/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