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穿书之调香师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27307/33.html

猛地抬起头,放眼望去,一株桂花树都没有,但是当他顺着香味寻去,却在路边的一片绿化带中看到了一大片开得正旺盛的桂花树,鲜嫩的绿叶中星星点点的全是洁白的小花。他仔细嗅闻着味道,最后得出了结论:“这是四季桂中的日香桂。”

“小伙子对桂花蛮了解的嘛。”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拄着拐杖,站在不远处对苏栩笑着说道。

苏栩笑道:“不敢说了解得有多深,不过是对花花草草感兴趣罢了。”

老太太上下打量着父子二人,道:“你们两个是游客吧,听口音像是北方人。”不等苏栩回答,又兴致勃勃的说:“这里不止种了日香桂,还有别的,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吗?”

老太太挺自来熟,苏栩倒不觉得不耐烦,他爷爷在世的时候也是这样,经常和陌生人搭讪,话匣子开了能自顾自的说一大堆,也不管对方喜不喜欢听,有没有在听。人老了,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感到一些落寞和恐慌,怕自己被人嫌弃,越是担心这样,便越是会话多,总是想证明自己还有用武之地。苏栩思及此,便耐着性子和老太太聊天,好在老太太话多,说的内容也十分有趣,除了桂花,还说了不少苏州以前的风俗旧事,这些对于苏栩来说正是他现在需要的资料。

“你应该夏天过来,苏州夏天更漂亮,到处都是花香。”老太太脸上露出一丝怀念的表情,“我以前身子还行的时候,一到夏天就上街去卖花,卖白兰花和茉莉花,茉莉花串成手串戴在手上,一串三块钱,两串五块钱,白兰花别在扣子上,一块钱一档(两朵),我年轻的时候还有玳瑁花,现在都没有啦,连白兰花都少见啦,到处都在盖房子,盖得又密,哪有地方种花。”

“确实是个问题。”苏栩点点头,“随随便便的开发房地产,只考虑钱,根本不考虑对于环境的影响,”

老太太接着说:“你们这些孩子,老学人家外国人,盖高楼,还喷香水。就说那个香水吧,味道冲的啊。”老太太露出一个嫌弃的表情,苏栩心中好笑,不知道盖高楼和喷香水有什么关系,“咱们中国人什么时候用过什么香水,原来就是在身上戴上几朵花,就很香啦。你见过白兰花吗?味道甜甜的,比香水好闻多了,又不熏人,戴在身上也好看。”

苏栩忙点头:“是,是,白兰花是挺香的,花也开的漂亮。”

“是啊,现在的孩子啊,就知道戴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老太太越说越高兴,话题也越扯越远,苏栩还能扛得住,沈嘉睿已经很不耐烦了。他掏出手机看了一会儿地图,又浏览了一会儿网页,见老太太还没有结束话题的*,便有些烦躁的开始走来走去,又故意大声的清了清嗓子,直直的盯着苏栩的眼睛。

苏栩安抚的看了他一眼,摸摸他的头,等老太太这段话说完以后,说道:“奶奶,和你聊天真高兴,不过我们要走啦,和朋友约好了要去虎丘玩。”

老太太也知道自己一个不小心话又说得太多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快去吧,快去吧。”主动拄着拐杖朝着反方向离开了。

苏栩看着老太太的背影,心中感慨,道:“以后爸爸也会变成这样,话多还不自知,逮着谁都长篇大论一番,到时候嘉睿可不要嫌弃爸爸。”

沈嘉睿用力的扯了一下苏栩的手,让他看着自己,才道:“我不会嫌弃爸爸的,爸爸以后老了,不要找别人说话,跟我说就好了。”

苏栩开玩笑道:“那等会儿回去了得让你写个保证书,等我老了就把它裱起来挂在墙上,到时候你不听我话说,我就把你拎到保证书跟前。”

沈嘉睿说:“好啊,那爸爸也要写一份保证书,以后老了只能和我说话,不能找别人说话。”

接下来,两人不再漫无目的地随意闲逛,而是找到最近的车站,乘坐公交车来到了虎丘。

传言春秋时吴王夫差将其父葬在此地,入葬三日后有白虎踞于此地,因而名为虎丘。几千年来一直都是路由圣地。

父子二人按照网上的旅游指南,按照北门、小武当、云岩寺塔的顺序游览着,直到来到了真娘墓。

真娘是唐时吴中名妓,出身于长安书香门第,因避安史之祸与家人离散,流落至苏州,被人诱骗到山塘街乐云楼妓院,因才貌双全,不多时便成为名噪一时的名妓,但她一直记得幼时父母已为她做主许了婚配,守身如玉,只肯卖艺。当时有一富家子弟王荫祥想娶真娘为妻,见她拒绝,便重金贿赂了老鸨,想在真娘的居所留宿,谁知道真娘为保贞洁竟然悬梁自尽。王公子懊悔不已,斥巨资将真娘葬于虎丘,并发誓永不再娶。

民间又有传言,说是以前茉莉花是没有香味的,后来真娘去世,魂魄附于茉莉花上,此花便有了浓郁的花香,因而茉莉花又称为香魂,茉莉花茶又名香魂茶。

苏栩站在刻有景点介绍的石碑前,望着前方小亭子里的墓碑,眼睛渐渐的失了焦距。

上午才到苏州,不过见了这么一点江南景致,新的想法就已经开始冒了出来。白兰花,茉莉花,玳瑁花,苏栩开始在脑海中构想着这三种花香和墨香融入在一起后的效果。而眼前这座真娘墓,又让他想到了江南的特产:名妓佳人。渐渐的,一股胭脂水粉的味道在脑海中浮现,他自己以前去南京的时候,在秦淮河旁的纪念品小店里买过那种古代女子用的胭脂作为纪


第33节(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