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母读过书?”
“乡间妇人,哪来的机会读书。”
“那吾不如老农之言……”
陈母不自然的扭了扭身子:“是先祖与师学稼时,先贤所言。”
虞周一下子恍然大悟,难怪她见识长远,陈母又作陈樊氏,再结合这番言论,其祖上已经不言而已。
就是那个孔门七十二弟子的樊须樊子迟。
“失礼了,原来陈叔母祖上乃是一介贤人。”
陈母悠悠的叹了口气:“哪来什么贤人,不过是小人尔。”
陈母这么说是有来历的,樊须字子迟,又名樊迟,这位孔门弟子最出名的事迹就是那三问了。
有一回,樊迟想学种田,就去问孔子,孔子回答:我不如老农。樊迟又问种菜,孔子回答:我不如老圃。等樊迟走了以后,孔子跟身边的人说道:樊迟小人也!
孔子之所以这么说,倒不是樊迟的品行有什么问题,而是说他所问的这些都属于小道,跟儒学大道是两码事。
且不论孔夫子是因为瞧不起小道才说的反话还是因材施教对这个弟子做了一个定位,这个樊迟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他不仅读书刻苦道德文章精通,就连种田也是一把好手,鲁哀公十一年,齐国伐鲁,樊迟的师兄冉求率领左师御敌,就是以樊迟为先锋大败齐军,所以孔子的这位弟子可谓是上马出兵打仗下马读书耕田。
这倒跟历史上的陈婴颇有相似之处,陈婴也是做过义军首领的人,可统兵能当上柱国,最后出任国相而得善终。
虞周的心里兴奋异常,他不是一个八卦的人,但是这样不为人知的历史秘闻忽然解开,无异于大热天喝了一杯冰水。
“陈叔母,说句大不敬的话,孔先贤一家之言耳,世有万物各有其理,要我看来,这种地的本事可不是什么小道。”
“民以食为天,先贤管仲都曾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再多的学问也得活下去才行啊,我倒觉得您先祖身体力行,更脚踏实地一些。”
“别的不说,孔夫子那一套做学问还行,可是他教会一百个徒弟,跟养活一万户人口相比,对这天下来说,孰功更大还难以分说。”
曹皮匠在一旁插话道:“你们说的这些老汉不懂,我倒是想问问,虞娃儿弄的这些耧车之类,在那夫子眼中是大道还是小道?这山里没有书简不一样活的好好的。”
这爷俩你一言无一语,陈母越听神色越柔和,自从管仲定下士农工商四民之后,天下就对士者趋之若鹜,虽然这里的士跟以后的士是两码事,但是以农转士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就连孔子都对自己的徒弟做出“小人”的定语,可见这种想法的扭转有多难,特别是在大楚这样贵族把持权政的国度呆久了,陈母心中的坚持恐怕也有了动摇。
现在听到这番暖心之言,虽然对天下人的看法没什么作用,也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子期可真会宽慰人,等你陈大哥回来,你俩好好亲近亲近,愚妇人没什么用,胸中没有多少墨水,若是他能跟你学个片鳞只爪,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叔母客气了,陈大哥朴实严谨,我才更应该学他的性情,以期同心同德。”
陈樊氏欣慰的舒了口气,收拾一下东西走了。
再也不用端着说话,虞周干脆的躺倒在地上,休息一会之后,曹老头拿脚拨拉他好几次都不见起来,老家伙也是个阴损的,望着远处惊讶道:“天爷爷啊,你妹子她们怎么上树了?”
虞周一个骨碌坐起身,这才发觉被骗,两个小丫头估计也累了,正依偎在一棵树下睡得香甜。
幽幽青山,潺潺溪流,再加上翻滚的麦浪和树下安静的女孩,如诗如画的场景让人沉醉。
被打扰之后,虞周只能无奈的翻了个白眼,继续干活!
老曹缺德,还有比他更气人的,爷仨累死累活的忙到天色擦黑,宋木匠一步三晃的回来了,看那样子好像刚刚拜将似的,把三人给气的啊,连老实巴交的曹大江都想上前怼他。
老曹一把拉住儿子,上去就是一脚:“你个驴日的,还知道回来?做啥去了,看把你美的,魏老给你保媒拉纤了?”
宋直摸了摸屁股,嘟囔道:“去哪寻好人家,这山上连猴子都是公的,能有那好事?”
“你还敢说,今天差点没给老子累死,你今天要不给个说道,我非打死你。”
宋木匠神秘兮兮的跑到曹老头跟前耳语几句,贼兮兮的看着虞周,让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是魏辙又密谋什么了?
算了,想也没用,该来的迟早会来,但愿老家伙别坑他太惨。
就在虞周忐忑不安的等待时,魏辙那边却迟迟没有动静,如果只是几天倒也罢了,结果直到梅雨来临老头都没回来,曹宋二人好像达成了什么协定,问他们也不说。
转眼就到了摘梅子的季节,两个小丫头很不安分,虞周睡的正香时,忽然感觉嘴里多了点什么,下意识的咬了两下,顿时觉得牙都酸掉了。
睁眼一看,两个妹子头发湿湿的,雨水正顺着面颊往下流淌,手拉着手咯咯直笑,小脸红扑扑的。
“心急什么啊,都说了过两天梅子才能熟,酸死了。”
“子期哥哥骗人,前两日就说过几天,我和悦悦早就尝过了,都熟透了,快起来,起来……”
虞周揉了揉眼睛,起身抓住两个捣蛋鬼就是一顿挠,小丫头们互相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