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绣艺无双[古穿今]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42110/2.html

许七娘出生的时间是凌晨四五点左右,等到八点天大亮了,姚卫国从家里推出来架子车,在车上放上铺盖,推着去了刘婆婆家的产房。

刘婆婆是姚庄有名的接生婆,她家里有一个简陋的产房,谁家有产妇要生孩子了,都是往她家送,许七娘就是在那里出生的。

姚卫国走到刘婆婆家,将带的鸡蛋给刘婆婆,装鸡蛋的篮子里还放着两封糖和包着一个五块钱的红包。

这时候农村的人都穷,接生婆给产妇接生也没有给钱的,都是包两封红糖,送点鸡蛋给接生婆。

刘婆婆是接生婆也是这几个村的医生,抗日战争时她是部队的护士,跟着部队的医生学过一点医术,虽然只是懂点皮毛,但是各种药都认识,也会打针和包扎,所以村里有些头疼脑热的人都会来她这里看病。

最近刘婆婆去县里进药,县里新到了防破伤风的针剂,刘婆婆就带回来一些,刚好许七娘的妈妈生她,刘婆婆在许七娘出生后问过姚卫国要不要打针。

姚卫国也是疼媳妇的,一听这种阵对产妇有好处,就同意了。刘婆婆给李凤英做过皮试,确定李凤英对破伤风针剂不过敏,就给她打了一针。

所以姚卫国才会在鸡蛋里面放上钱,里面一部分是针钱,多出来的算是感谢刘婆婆帮他媳妇接生成功。

五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这时候的地里的收成,一亩地才能挣二三百块钱,姚卫国家已经分家,他和他媳妇两个人的地才三亩四,一年两季的收成,加起来不过刚到两千块,两个人生活,加上自家种的有菜,也能存下一点钱,不过也不多。

而且姚卫国和李凤英可能因为小时候营养跟不上,在生养孩子方面有些困难,他们看了很多家医生,家里的钱基本上也都被他们拿去看病了,西药中药吃了无数,这才在结婚五年后得了个女儿。所以现在他们家,是真的没有多少钱。

姚卫国将已经醒了的李凤英抱上架子车,盖好被子,又进屋把还在熟睡的许七娘抱出来,放在李凤英的怀里,李凤英抱好闺女,和姚卫国一起同刘婆婆告别,姚卫国推着她们回了家。

姚卫国的父亲是村里的会计,是个很睿智的人。姚卫国是家里的老大,他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父亲很有能力,虽然穷,但是给两个儿子都盖上了砖瓦房,娶上了媳妇,最小的儿子和闺女才十五、六,还没到说亲的年龄。

姚卫国的家,在村里也算得上是好房子了。一个大院子,院子西边一间柴房一间厨房。坐北朝南是五间屋子,从中间隔开,一边三间是东屋,姚卫国一家住在东间,西间是他妹妹姚梅住。另外两间是西屋,姚卫国的父母住一间,他弟弟姚卫亮住一间。

虽说姚卫国家分家了,但是也只是伙食分开了,房子不多,还是住在一个院子。不过他家在村南头,他二弟家在村北头,所以他二弟一家是单独住的。

姚卫国把大门打开,将推车推进院子里,李凤英抱着许七娘,姚卫国抱着李凤英,把她娘俩连带着车上的被子一块抱进了东间里的床上。

姚卫国刚把媳妇放在床上,他母亲吴二娘就端着一碗白面条进来了,里面还卧了两个荷包蛋。

吴二娘把碗放在桌子上,笑着道:“凤英啊,饿了吧?这是娘刚做好的,里面什么调料都没放,正适合你现在吃。”

李凤英靠在床头,把碗端起来:“谢谢娘,我正想吃点什么东西呢,你就把饭端过来了。”她生女儿生了一夜,早就饿得不行了,也不和吴二娘客气,用筷子夹起一个荷包蛋吃了起来。

吴二娘看着儿媳妇吃起饭来,对着还站在一边儿子道:“卫国,你也忙了一夜了,娘知道你没时间做饭,做着你的饭呢,你也去吃饭吧。”

姚卫国“嗯”了一声,转身出了屋子,去了西屋的房间,他弟弟姚卫亮、他妹妹姚卫梅和他爹姚广志正坐在八仙桌上吃着饭。

看到他过来了,姚卫亮拿了个馒头递给他:“哥,嫂子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女孩。”姚卫国笑着回道,然后咬了一口馒头,接过姚卫梅递给他的筷子,坐在他爹旁边,吃起菜来。

姚广志咽下口里的饭,问道:“卫国,前两天我提的建议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我还没等着和凤英商量呢。”姚卫国一脸的不在意。

姚广志有些气急,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性子慢,做什么事情都慢悠悠的,而且性子太闷。

他皱眉催道:“那你快点和凤英说。你看你现在孩子也有了,也该想想养家了,光靠家里那三亩多地,能弄什么?”

姚卫国连连点头:“我知道了,爹,我吃过饭就和凤英说。”

姚广志得到姚卫国的保证,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让姚卫国赶紧吃饭。

李凤英看着姚卫国离开,看到还在屋里的婆婆,有些疑惑地问道:“娘,你不去吃饭吗?”

吴二娘凑到床边一边看刚出生许七娘,一边回道:“我吃过了。”说完她看着还在熟睡的许七娘,问道:“凤英,你有奶水吗?”

李凤英咽下嘴里的面条,回道:“我也不知道,孩子一直在睡,我还没看能不能出奶呢。”

“这个事先不急,孩子的名字你和卫国起了吗?”

李凤英摇头:“没呢。”

“那你们赶快点,你是第一胎,起好了名字孩子比较好上户口。”

李凤英点头:“我知道了


2.02(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