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华夏精神  吴钩行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42250/14.html

第15章华夏精神

段卓的身边琐事被热心的族长安排妥当,他的住所就安排在隔壁不远的刘十二姐家,毕竟族长家里人多房屋并不宽裕,以段卓的性格也不想麻烦人家,而十二姐家的好几间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再一个,反正要由十二姐来照顾特使的起居,住在她家也比较方便。

当然,还有一个不可明说的理由。谁让特使大人对这个寡妇似乎有点那个呢--当然,段卓是不可能知道这个原因的。

刘家村人一天只吃两顿,这也是宋朝平民百姓通常的生活习惯早饭要在上午的辰时末。大清早起床百无聊赖、漫无目的的段卓,在刘悌廉的陪同下,四下里打量着这个小小的村落。

巍峨、苍翠的凌霄山脉,在云雾中变得有些不真实,仿若人间仙境,群山环绕的刘家村,恰好处在一处地势平坦的区域,这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村边还有一处鱼虾肥壮天然湖泊,真是一处难得的山外桃源。

只有20多处房屋的村落北面有一片刘氏族人开垦的农田,这个季节正是播种的时候,大约六七十亩的田地上,有人在忙碌着,但壮汉明显不多,多是壮妇、老人,半大的小孩也在帮衬着。

“德祐四年,家父带着全村老幼逃至凌霄山,山上城里的易将军同意吾村在这里休养繁衍,却从二十四家各抽一名壮丁刺字入了都营,草民的袍弟亦在其中,至今已八年矣。”

说到这里,刘悌廉神情悲伤:“八年间,易将军与鞑子大小7战,加之德祐九年大军败北,刘氏族人大多于此役战殁,袍弟也未能幸免。。。。。。”

段卓颇为同情,在历史上众多次朝代的更迭中,往往最大的受害群体都是这些老实本份所求无多的草根平民,其实他们的要求也是最低的,只要能生存下去,能有口饭吃,寻常人等是不会造反起义要求坐龙骑的。

但是,众多的野心家、阴谋家、巨贪,却不让他们好好的安生,将一己一家一族一隅之私欲,凌驾于万千民众的头上,去剥削他们、榨取他们,甚至还要了他们的性命。

这是人性所决定的,就是后世,这种现象也不少见,只要有**,就会事实存在,任何人都改变不了,唯一的区别,只是手法不一样,有些残暴,有些温水煮青蛙,有些表面仁慈实际有过之而无不及。

心事重重的二人往前又走了几步,小径的两旁,间或经过三两户人家,均是低矮的土坯房,屋顶清一色的铺着杆茎茅草,个别地方甚至冒出了嫩嫩的绿芽。

只有少数几家有着不大的院落,半人高的墙上,垒着石块,院子里也没什么摆设,空荡荡的。不时有人出入,也大抵是脸带菜色的模样,人人都穿着浆洗过的粗布衣裤,或青或蓝或灰白,没有其它多余的色彩,甚至膝盖、屁股处还贴着或大或小的补丁,突兀的彰显着衣裳使用时间的久远。

这些村里人忙不迭的给两人打过招呼,“叔伯”声不断,又是“特使大人安好”之类,然后他们低头顺眉的扛着家什农具之类的匆匆而过,偶尔有人回头望望这二人的背影,又快步离去。

段卓苦笑几声,想不到族长的话传得如此的快,这“特使大人”的称呼怕是将要跟随自己一段了。

偶尔遇到一两条看家狗,也是羸弱不堪,夹着尾巴半歪着脑袋,用贼溜溜的眼神偷偷的瞥着两人的脚,又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用余光在段卓身上打着转,喉咙里发出的低沉吼声似有似无,被刘悌廉虚手一赶,立即跑回屋内躲藏起来。

只有鸡鸭似乎不惧人,就算是从其身边走过,也只是不情愿的稍让一让,然后继续自顾自的在一堆不知翻过多少遍的沙石中继续寻找吃食,或者这就是它们的乐趣。

刘悌廉对眼前的一切唏嘘不己,感叹道:“昔日初来凌霄,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吾村上下,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可谓煞费苦心,到如今方有这番境地,总算可勉力维持(生活),期间种种,一言难尽!”

段卓不由自主的点头,对少族长的“一言难尽”,很是认同,当年他们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山中,可想而知,其中的艰辛必定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这看似懦弱的一群人,却有如此坚韧的能力,让人不得不佩服。

絮絮叨叨、平日里露出一副懦弱表情的刘悌廉,这时却突然换了一个人一样,他满脸的愤慨道:“忆往昔,泸州城外,政清民和,吾刘氏亦算大族,良田何止千顷,房屋何止百间,世道何其乐哉!可恨刀兵迭起,鞑子三面而来,杀吾百姓,虐吾妻儿,夺吾钱粮,毁吾田地,罄竹难书,吾恨不能以六尺之躯,尽屠北虏,还我泸州故土!”

段卓颇为吃惊,他失神的盯着眼前这位看似恭顺、唯唯喏喏的少族长,只见他双眉立竖,睛冒精光,浑身散发出狠勇的气息,绝不是一介文弱书生的模样。

注意到段卓的目光有些怪异,刘悌廉似乎觉得自己有些失态,刚刚还挂在脸上的英雄气概如昙花一现般销声匿迹,又恢复往日一贯的神情。

段卓又忆起崖山海战后,上十万的南宋军民,随着小皇帝跳海自尽,数日后海面浮尸数万,令人悲痛欲绝、肝肠寸断,那些对大宋忠心耿耿的子民,他们为了心中的朝廷,宁愿选择殉葬这一最为刚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选择与反抗,也不愿臣服于蒙元的践踏之下,他们,不愧是汉人的脊梁,是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


第15章 华夏精神(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