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是朱敬伦最关注,也是他最有经验的地方,不止是国内的,还有国外的,不止是这个时代的,还有未来的。
第一个发生这种现象的国家,当然是英国,英国采取的方法是移民,将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到殖民地。当时英国对殖民地的移民政策,严格到什么程度,有一个故事,说几个街上玩闹的孩童,不小心冲击了路过的国王车驾,结果全都被流放到了北美殖民地。
当时英国是采用严刑峻法,随便犯点小错误,就有可能被移民。政府不允许流浪汉的出现,圈地运动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即便没有任何罪行,只是因为在流浪,都可能被流放。
大明不可能像英国人这么玩,否则第一个出来批评的肯定就是英国人,而且全世界还都会附和英国。这就是世界话语权,英国人现在发达了,有能力对国民好一些了,那么别国的国民过苦日子,他就有资本教训人家,而且别国还不能反驳。英国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就开始反对奴隶贸易,很快全世界都认为这种贸易违背人道,慢慢禁绝了。
大明没有适合的殖民地,就一块阿拉斯加完全不适合生存,真的把人民大规模往那里流放,就算英国人不批评,朱敬伦自己都接受不了,因为他的观念比这个时代的英国人还要现代,比如这个时代英国人还不禁止鴉片呢,而朱敬伦对鴉片深恶痛绝。
可偏偏大明没有大规模流放人口,这几年就是格外的平静。
大量丝织作坊破产,这是不争的事实,官府补贴的那一点钱其实于事无补,关键是,补贴也已经到期了,可今年纺丝产业依然平静,朝着机器化生产的倾向不但没有遇到阻力,反而日趋扩大。
朱敬伦让人做过调查,确实有很大一批纺丝工人已经脱离了这个行业,在其他行业从业了,但他们就是没有闹事。
除了纺丝行业外,朱敬伦原本担心的其实是茶叶领域,他担心大量的茶工会起来闹事,但是向洋人开放了一些茶园之后,怡和洋行、宝顺洋行、旗昌洋行三大洋行的热情很高,他们都是在中国经营数十年的先驱,有资本、有渠道,他们进入之后,直接都是超大茶园,最现代的制茶厂,吸引了大量的工人。
得到发放许可的可不仅仅是这些在中国经营了几十年的巨头,还有其他一些值得合作的洋行,比如出于控制福布斯而允许福布斯开辟的茶园,为了打击印度茶叶生产,而给阿萨姆公司发放的许可,还给了英国殖民地新哥伦比亚的一家公司发放了许可。
这些大茶园数量虽然不多,但是一个个都野心勃勃,英国的公司,拿着许可,在伦敦股市上很轻松就能融资数十万万英镑,美国纽约的银行家也看好茶叶生产,毕竟茶叶越来越变得普及,茶叶贸易规模越来越大,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让大家普遍看好。
有金融资本的介入,导致这些茶厂大都采用股份制形式,规模变得很大。而极限取决于他们能否找到合适的荒山,但这样的荒山在中国并不难找,于是一家家都号称百万级别。需呀招募的人工也是百万级别的。
历史上,英国在印度种茶,只用了三十年时间,就开辟了400多万亩茶园,雇佣了120万工人。这个历史上,由于朱敬伦早早开放了广東茶市,导致英国人从中国进口茶叶,显然比在印度种茶成本更低。几年之后,朱敬伦又为了让英国人放弃鴉片贸易,干脆放弃了棉纺织品的关税,作为交换,英国也取消了中国茶叶方面的所有税收。这让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上更有优势,这几年在印度开辟茶园的公司连年亏损,印度茶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在英国市场上,中国茶依然占据了九成的份额。甚至连阿萨姆茶叶公司都神情来大明开办茶园了。
现在多达十家的英美公司,在大明开辟的超级茶园总面积达到800万亩,每年出产茶叶达400万担以上,这还都是精品茶,粗茶他们是不生产的,否则产量还能更高,甚至一亩一担。
给这些外国大洋行发放许可,本国商人那更是得鼓励,并且将最好的茶区,武夷山整个留作了本国商人的自留地,只允许本国人在武夷山上种茶,千亩万亩的茶园不计其数,但大茶园还只有伍家和潘家开发出来了。
不缺钱的伍崇曜独资在武夷山上开发了三百万亩的茶园,他敢这么玩除了有钱之外,跟伍家还有品牌有关系。历史上伍浩官就是一块巨大的金字招牌,算是他父亲留给他最有价值的资产。
西方人缺历史,却尤为重视历史,就跟后世的中国人总是觉得官方总提历史很丢人一样。
西方人重视历史,伍家恰好就有历史。他们在英国的广告招贴画上,印刷的是老贵族用着古老的瓷器,旁边放着带有浩官标记的茶叶包装纸。告诉英国人说,这是你爷爷的味道。
在美国更绝,伍家的茶叶包装上直接印刷着五月花号轮船,意思是从美国建国的时候,就在喝中国茶叶了。更绝的是,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引发美国独立的一件大事,而伍家请了大量的专家,考证出当时被茶叶党倾倒的茶叶,就是伍家供应的。他们有大量的账本记录,以及美国博物馆中的实物为证。只要美国孩子学本国历史,就不能不学波士顿倾茶事件,学这个事件,就不能不联系到伍家的茶叶上。
当然考证历史的目的,可不是还原真相,而是给自家的茶叶打广告。这些当然不是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