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物癖与变态心理学的思考  以撒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64073/6.html

现在所恋之物,如女性穿过的内裤,网上都有卖,所以,恋物症者完全可以通过网上购物的方式合理合法地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当然了,如果偷窃他人的私人物品,可以诊断“偷窃症”嘛,或者诊断为“冲动控制障碍”。现在性用品商店中的性工具有很多,其中有各种型号的仿真xxx。这些物品最终都让谁买去并使用了呢?显然最终应该是给女人用来获得性快感的。那么,如果女人喜欢主要通过仿真xxxx或振荡器来获得性快感,她们是否也应该被诊断为“恋物症”呢?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性。很多年前,人们只接受“嗯嗯”,其它方式都被认为是“性变态”,只接受“传教士的体位”作为标准体位,而其它方式的体位就被认为是不标准的、不正常的。

现在社会发展了,越来越开放了,多元的价值观同时存在。所以,在对进行判断的时候,人们的接纳程度和容忍度也越来越宽,这样就导致“性变态”行为的外延范围就越来越窄。照这样下去,将来很多原来被认为是“性表态”的行为,将来都可能会被看作是正常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行为的群体标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当把尊重与接纳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正常人”就会越来越多,原本需要被治疗、被改造的“病人”就会越来越少了。所以,我敢预言:继同性恋之后,恋物症将来有可能会被从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删除。

===================================

no.2潘多拉嘴角对上述案例的思考:

对于现代人生活在资讯爆炸的大时代里,各种好的或者坏的资讯从各个角度不断涌向年轻人的世界,价值观的建立往往比上一代人更加偏离轨道,因为人都是有共性同时骨子里又带着独性,这种独性往往被群体生活的公众道德概念所束缚。

其实包括作者在内,大家或多或少在内心都有一些阴暗的思想,这种阴暗思想催生了许许多多令常人听来无法接受的观念。

某一日,作者在漂流瓶里捡到一个信息,这是个年近五十的妇女,中年丧偶,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将近二十年相依为命的生活,让母亲对儿子有一种奇特的依恋感。

我不知道她的儿子是否有类似伊底帕斯之镜的情感,但母亲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身体上的空虚带来的压力时时刻刻在提醒她需要找个男人慰藉自己,可一想到儿子学业正在关键时期(我想她儿子不管什么年龄,只要还在上学,甚至是工作,她都觉得是关键时期,不能迈出那一步。),那种豁出一切献身于最亲近男人的想法又被压下去,这样持续的积累,让她迫不得已只能通过网络途径来寻求安慰。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慈母的悲哀,如果,只是说如果,没有公众道德的制约,这个母亲会怎么做,我想至少可以找个人来倾诉一下吧。

================================

no.3嘴角眼中的恋物癖:

要了解恋物癖的世界很简单,从字面意思引申来看,就是人们对于某种东西的疯狂迷恋。

嘴角就是轻度的丝袜控和重度高跟控,尤其是那种超过十二公分的细跟高跟鞋,带防水台的,在某些情况下简直会令人有种魔症的感觉。

想像一下,你走在大马路上,忽然看到有个身形窈窕的长发美女背对着你安静得站在街角等车,细长的鞋跟在阳光下显得异常妖艳,那种被强行拉伸的小腿曲线,从关节处向臀部延伸,腰部以上直至颈部呈现正反两道极其诱人的弧线,把整个背部弯曲起来,给人以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就是高跟鞋令人迷醉的地方。

而且穿上细跟的高跟鞋也会提升人的自信心,毕竟女生的平均身高是比较矮的。

我想,只要男生不因为恋物的原因危害社会,或者作出一些违法的事情,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恋物癖与变态心理学的思考(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