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还来不及仔细欣赏,几人就被这纸张上写着的字给惊到了。
“天子闻淮南酷吏横行,使余代天巡狩至扬州,路遇乡民上告,今将扬州刺史徐景年及其部下一干人等下狱,自今日起一月之内,有冤者请至扬州府衙,事从急报,望奔走告之,一旦查实罪状,必有重惩。”
这,这是要翻了淮南道的天不成?
顾屿做过州刺史,做过道御史,也曾深入百姓之中,观听百姓疾苦,他深知要想让受屈蒙冤的百姓上告有恶行的官员,空口白话是绝不可能做到的。
百姓对官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何况官场上,尤其是地方官员,最是枝叶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官官相护,百姓常常上告无门,更有甚者会招来恶果,旁的百姓看在眼里,自然也就失了再告的骨气。
想要让这些人重新升起再告的勇气,把被打散的骨气重新再聚拢到一起,第一要让他们知道,这些官员并没有他们想的那样不可撼动,所以他让赵狄把徐景年一众人等绕了大半个扬州城下狱,第二要让他们明白,钦差是代天巡狩,他来淮南道,就是为了聆听他们的疾苦,只要证据足够,不说是一个徐景年,就是十个一百个,也会受到该受的惩罚。
并不是很难想通的问题,赵狄琢磨了一会儿,心里顿时升起了一丝遗憾,他要是早猜到这点,知道徐景年肯定得背这个锅,就不会那么遮遮掩掩着刺激徐景年了,直接撕破了脸,把他当狗似的牵着在扬州城里遛一个下午该有多好。
等到衙役们收拾干净了扬州府衙,书吏们的告示也都誊抄好了,赵狄找了几个亲近的部下,正要让他们带着人去张贴公告,外头有人来通报,说是道御史大人到了。
顾屿对道御史周余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当年因为周余牵连出无数官员,那一阵午门外天天有人被推出来杀头,一个人被处死还是好的,有好几回都是满门抄斩,上到白发苍苍的老太爷,下到刚出生的婴儿,午门外的青砖被血染红了很大一片,过去很久都没洗干净。
这会儿听人说周余来见,顾屿的心里其实是有些怪异的,顿了顿,才让人把周余请进来。
按照元昭帝给的官职,顾屿和周余应该是同级,不过自古钦差见官高一级,周余进门,顾屿没有上前迎,论理周余就该先行平级礼了。
周余是个年过半百的老官,两鬓微白,面上微须,看着很有几分威严,顾屿抬了抬眼皮,并没有对着他行礼的意思,偏生周余也没有,两人对视一眼,各自都笑了,同时拱了拱手。
“周大人要是来替徐景年说情的话,那就免了吧,此人罪不可赦,他的罪状我稍后会列上一份,转呈御史府,还请周大人见谅。”顾屿不避不让立在原地,没有半分后生晚辈的局促,就像是在对待一个寻常同僚,语气十分温和地说道。
周余原先是京官,虽然不靠镇国公府邸,但也同几位勋贵有过往来,先时还想来一句贤侄,套套交情,不曾想被顾屿一句话顶了回去,他的脸色竟然丝毫不变,反倒是认真地点了点头,说道:“徐景年其人,老夫也听说过一些,顾大人莫要担心,先时不处置他,是苦于没有证据,顾大人既然已经有了指证他的证据,那老夫自然乐见其成了。”
顾屿适时地露出一点原来如此的表情,周余看不出破绽,面上带起几分肃然之色,说道:“老夫此来,是为顾大人把扬州府衙一干官员都下了牢狱的事。”
顾屿微微地侧头看他,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偏生并不是尊重上官的尊敬神色,而是对待一个老者的态度,周余心里有些膈应,面上却不显什么,只是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老夫也有过年少气盛的时候,理解顾大人宁可抓错不可放过的想法,只是这么做,是否闹得太大了一点?扬州府衙掌管治下十数大县,每日里公务往来要紧,莫说是停上一两个月,就是几日都会出问题,老夫想劝顾大人,案子其后,还是尽快先查实一些官员的清白,放他们出来,好教扬州府衙运转通畅啊。”
“周大人的想法,本官清楚,只是圣上派本官来查案,终究是案子更要紧一些,不过周大人的担心不无道理,故而本官已经决定,在扬州查案的这些日子,由本官和周副使代徐景年行扬州刺史职,另已上书一份,奏请圣上,调派合适的官员赴任,尽快补上这些缺漏。”
听到这话,周余的眉心紧紧地拧了起来,看上去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顾屿见状,语气安慰地说道:“周大人不必再多言,扬州府衙的事情我刚才也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要是实在做不来,还要劳请周大人帮衬一二的。”
周余的眉头挑了挑,却又很快地压了下去,他摸了摸胡须,半晌,才似十分为难地摆了摆手,说道:“罢了,唉,你们这些年轻人呐,有几个是听得进去话的……不过你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朝廷办事,替圣上辛苦,也就只能劳累老夫一把了。”
顾屿笑而不语,做足了礼贤下士的钦差风范,末了,似乎很是感激地亲自送周余出门,等到离其他人远了些,才压低了声音对周余说道:“先前本官来时,就被徐景年摆了一道,当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