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方法论  经伦论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4) 目录 下一页(2/4)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71305/10.html

义务。

人人都应该有一种认识现实的思想,既然上天安排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给予我生命的活力,国家保障我做人的权利,宪法赋予我与他人互利的权利,我的家人给予我亲情与关爱,那么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合理的,正当的,我就要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同样道理,在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现实存在更是合理的,正当的。如果我对已经存在的现实持有不同意见,我也不能去抱怨它。父母给了我生命,如果父母有缺陷不能满足我的现实,这也是现实存在的正当合理性,我为什么要抱怨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呢?

我可以不信神的保佑,但是宪法给予我的保障确是实实在在的,如果上天,父母,国家没有做到我想要的一切,这也是正当合理的。

如果我感觉这个世界对我不公平,我首先要认识到在我来之前就已经现实存在了,既然存在就有其正当性,合理性。如我感觉不满意,我首先应该接受现实存在,然后去改造它,改变现在存在,让现实存在更正当,更合理,更加符合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抱怨,也不是反对,更不是反抗,抗拒现实存在。

中国人普遍认识不到这一点,在中国人的传统认识里只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思想,在中国人心中天子是可以轮流坐庄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现实存在就是正当合理的思想,只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思想。中国人不认为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正当的,在中国人心中永远有一种不服从实现存在的思想。

这种思想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易变,变易”思想,中国人老有不满足现实的思想,认为现实与自己的理想差距太大,老想改变现实,而不是接受现实。从接受现实开始,找出现实存在的问题,然后去改变现实。

中国人受“易变,变易”思想的影响,不是面对现实,而是一看到问题就联想到现实的内部出现或存在问题了,事物内部坏了,有这种想法的后果只有两种,要么抛弃,要么砸碎。

所以你会看到中国古代的政治主张都是在改,上任一界改革一界,下一界继续改,永远也改不完的改革,变不完的思路,改到大家都看不懂了,变到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了,还是不罢休,又上来一界改革派,继续变。所以在中国根本就没有百年以上的家族企业,能传三代的企业就算是你八辈子积德,祖坟上冒青烟了。中国人有句老话叫“一朝君子一朝臣,这朝不用那朝人”,这句话是对古代中国政权的真实写照。

这其中的根原性问题就是因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易变,变易”原理里,根源在于《易经》是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的思想原理。

中国人看问题首先考虑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古人说的“天理”,不去看物质存在的表面现象,直接联想到事物发展的内部,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天理”何在。然后用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天定性来推测事物发展的方向性,既定性。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天命论”的思想来源,这也是古人逢事必占卜的心理来源。

(3)从中国的太极图上你可以看到一个滚动的圆圈,两极对立而统一的形成一个整体,滚动发展。中国人看太极是从一点出发,从一个圆点开始看世界,从二点看阴阳世界,从两方面看太极,即阴阳的太极,阴阳,阴阳互生斥的太极,阴中寓阳,阳中寓阴,没有绝对的阴和阳,阴阳互生。对立而统一的太极,阴阳互变,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西方人看太极是从三点看太极,在西方哲学里,三棱立锥式数学猜想原理是西方哲学的构成要件,西方人认为a与b是两个对立的个体,当两种力量对等存在时,只能是对立存在的两个个体,互为排斥,形成对立的整体,或互为合同,形成一个滚动的整体,而无法消长它们的力量,而无法消失,只能同时存在,如果假设一个对等的第三方存在,就可以转化ab两者之间的力量,形成对立互为消长的三个个体,又可以互为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个体。这是哲学辨证三元原则,基督教三体一体,经济学第三点法则的出处。也是西方人凡是从第三人出发的思想源泉,西方三权分制理论的出处。

也是黑格尔从太极图中得出的世界是“夷”、“希”、“微”三个特点的存在着,用中国人的说法就是事物发展是虚、无、恍惚不定的抽象的普遍存在。

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看问题总是从反面,从里向外看问题了。当你二元论看问题时,事物就是甲与乙对立的两个个体,或甲乙统一的一个个体,当甲乙是对立的两个个体时,你不是看正面就是看反面,当甲乙统一的一个个体,你不看表面就得钻进去看里面。当甲乙双方溶合时,其各自的力量是此消彼长的,当甲乙对立时两者的力量是对等不变的,这样就形成一个概念,这个物质永远也无法消失,也无法改变,矛盾与发展同在,滚动着发展前进。

这就形成一种复杂化的事态发展,当矛盾无法化解时,只有与矛盾同时发展,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就希望得到一个心理预期,于是《易经》产生了,通过预期来解决实现中存在的矛盾。预期是好的,为自己所用。预期是坏的,是不利于自己的,于是盲目的去改变现实,不能改变的就用强硬手段冲击现实存在。如果感觉自己力


第十章、方法论(2/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