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韩国人在洛阳 上  铁血魏晋南北朝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72429/169.html

都迁至平壤,以便继续保持对南方百济、新罗的军事压力。不过,与此同时辽东地区的慕容鲜卑部落迅速崛起,随后建立强大的燕国,然后逐鹿中原,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并限制了高句丽王国向西扩张的步伐。不过后来随着燕国的衰落,公元436年,北魏世祖拓跋焘灭掉北燕(参见“东征西讨”),结束了中国“五胡十六国”的分裂,统一了北方,而高句丽也趁机把地盘再次扩大,成为了一个地跨辽宁、吉林、朝鲜半岛的具备相当实力的国家。当然,高句丽面对北魏帝国这个庞然大物还是敬畏有加,一直保持较好的邻国关系,北魏于是也就没有继续侵犯这个穷困的没有什么油水的边缘地带。

正是这段高句丽王国的历史,不经意间却引发了现在中国和韩国历史学界对于“高句丽的历史是属于韩国人独有的还是中韩共有的”持续的争论。对于这些执着的历史学家,政治家们只有呵呵了,因为就算我们承认现代韩国完整继承了高句丽的历史文化,韩国也不可能从我们手中再主张辽宁、吉林的一寸领土了。而将来如果中国足够强大到吞并朝鲜半岛的时候,高句丽的历史自然能够帮助我们说出一番大一统的道理,就像东三省、蒙古、新疆、西藏一样。实力才是硬道理,历史永远是为强者书写的啊。

又扯的有点远了,所以在当时高句丽国移民到北魏帝国的韩国人(当时北魏社会安定,生活优越,自然有大批朝鲜民众被吸引),通常会用“高”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从这个人口比例来讲,高肇一家来自“渤海脩县高氏”的概率简直是微乎其微。而高肇为啥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韩国人”而硬把自己往“河北人”身上靠呢?因为魏晋南北朝是个讲出身,讲门第,论贵族的时代。在那个时候,就算你是大官,只要不是出身名门望族,也会被世人看不起,和高门望族通婚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但凡有机会,像高肇这样的人都是会削尖脑袋给自己贴金的。和高肇一样的心态,几十年后,中国又会出现一个自称是来自“渤海脩县”的高氏家族,他们最终成为了北魏帝国的掘墓人,此乃后话。

而此时没见过大世面,战战兢兢的高肇叔侄三人,正在北魏帝国华丽的宫殿内等待皇帝元恪的召见,这场会面将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元恪召见高氏娘家人又有什么深意呢?北魏帝国的政坛又会因此产生什么样的改变呢?我们下回再说吧。


第一百三十一章 韩国人在洛阳 上(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