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的部分,其余全部转换为人力生产。
季时禹采信了池怀音提出的包吃包住的招工方式,和上沙镇的农民达成了采买合约,将成本控制在可操作的范围之内,也因此招到了足够的工人。
池怀音在季时禹采买来的二手旧机器上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季时禹就改装意见讨论了许久,季时禹虽然没有亲自操作过日本最先进的机器,但是一点就懂,很多机械上的难关都是他想出来的。
最后改造出来的设备,是用来生产核心零部件。经过长河众人齐心协力地赶工,终于初步完毕。
池怀音个头小,瘦瘦弱弱的,还穿了条裙子,扭伤了脚的她,一瘸一拐地上去调试机器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画面像闹着玩一样。
大家看着她戴着手套,随便去捣鼓了几下,再回到开关旁边,轻轻一推,机器就开始运转了,不由开始鼓掌。
池怀音看到设备可以正常运动,忐忑了许久的心终于放下。
她从车间最下一层,抬起头看着楼上的大家,扫视一圈,最后与站在人群中间的季时禹目光相接,两人都没有眨眼,只是那么静静对望。
许久,池怀音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机器初步调试完毕,季时禹立刻趁热打铁,召集大家开会,进行二轮加装。赵一洋因为要去拿资料,最后一个进的会议室,没想到周继云比他还晚。
周继云贼眉鼠眼躲在他身后,一直牵着他的衣角。赵一洋觉得有些奇怪,回身问他:“你干什么?吃疯了?”
周继云冷汗直滴,“你挡着我就行了。”
他四处张望了几眼,看到季时禹被别人围住了,正在说话,心头不由安心了几分。
谁能想到去池工房里叫人,季时禹却在?
尤其是季时禹最后那一声压抑而愤怒的“滚”,周继云就是再傻,也知道人家在房里干什么。
这池工也是,平时看着斯文秀气,分明对季时禹爱搭不理的样子,怎么就让人轻易入了闺门呢?再说了,在一起就大大方方介绍一下啊,那他也不会搅了老大好事。
倒霉,真的倒霉。
季时禹坐于上首,很常规地交代了一下任务,会议就很顺利地结束了。
整体没有什么问题,唯一不顺眼的,就是躲在角落里的周继云,全程心不在焉,目光一直有意无意落在池怀音身上。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他脑子里想了些什么肮脏的东西。
想到他在乌七八糟地揣测池怀音,季时禹就有些不爽。
他往后靠了靠,轻咳两声清了清嗓。
“周继云,上机油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周继云正在神游,骤然反应过来,一脸懵地看向季时禹:“要我去上机油?我可是高级工程师。”
季时禹冷冷凝了他一眼。他立刻把后面的话都咽了下去,狗腿地接了一句:“没有人比我更适合上机油,我是专业的。”
季时禹意有所指地瞟了他一眼,笑里藏刀地说:“少说话,多做事,这是我们的企业信条。”
这话说了,周继云要是还敢传什么八卦,那可真是找死了……
经过两个月的攻克,工厂的一切都已经就绪,厂里试生产的时候,池怀音的脚还没有完全好利索。
大家几乎是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第一枚写着长河名字的镍镉电池产出。
季时禹坐镇主场,双手撑着栏杆,看着生产线开始运作。与大家的紧张、焦虑、期待相比,他的表情实在过于平静。不悲不喜,仿佛老僧入定。
当那枚万众期待的电池试产成功时,厂里一帮子搞科研的小伙子都忍不住喜极而泣。大家抱在一起庆祝,也不顾身上脏。
欢呼声中,季时禹一言不发,只是不着痕迹地松了一口气。他微微侧头,就能看见站在一旁的池怀音,两人无声对视,千言万语,都尽在不言中。
从辞职到现在,没有一个人看好,公司还是这么创办了起来。从资金到设备,每一步都难于上青天,可没有一个人放弃和抱怨,一股韧性和信念支撑着大家坚持。
对他们来说,创业是为了钱,却不仅是为了钱,更是对民族工业的一种期望。他们上了十几年的学,呕心沥血研究着技术,等待的,就是打破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垄断。
在季时禹的“土”法之下,他们以一百万的成本,创建了一条可媲美日本厂商的生产线,而这样的生产线,设备人力技术等等成本,加起来需要一千多万。租用设备设备也不是三百万可以完成的。
可是他们却做到了。
眼前的一幕,让池怀音感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