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身高一米八左右的壮汉虽然五官长得普通,但胡子却长到胸前,颇有些美髯公的气势。他挥动大关刀,刀刀凶狠凌厉、利落果决,近两米的大关刀在他手里像一条执掌杀伐的的战龙一样,杀得湖寇们鬼哭狼嚎,这样的刀法已经不是武术的范畴而是战场上的搏杀之技了。
这个美髯公叫鲁世安,祖籍山西运城,也就是三国名将有中华武圣之称的关羽的老家。元末时,祖先鲁五参加农民军起义,因为崇拜关羽而打造大关刀。在作战中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大关刀的刀法,自称鲁家关刀术。鲁五晚年因为得罪山西豪门而离开山西,带着全家来到江南投靠昔日战友。
鲁五去世后,鲁家家境每况愈下,家族也四分五裂。一个叫鲁守信的鲁家子弟投靠了马千里当时已经在做锦衣卫的祖先,从此鲁守信的后人一直为马家做锦衣卫帮闲的差事。鲁家一族最大的财富也许就是鲁五自创的鲁家关刀术,每一代鲁家男子都要从小学刀练刀,鲁世安也不例外。
鲁世安三岁起开始练扎马步和踩梅花桩,有了武学基础后五岁时开始用木刀练鲁家关刀术。父亲教得严厉、用心,自己热爱武学所以学得用心刻苦,最终今年二十岁的鲁世安成了马家帮闲子弟中用刀第一高手,长兵器第二人,和燕风比试多次胜多败少,和乌烈猛比试多次各有胜负。
这次从南京城赶到句容县,鲁世安没有拿长枪长矛,而是带着家传的大关刀随队出发。这把大关刀是他太爷爷当年花重金请铁匠打造,造好之后一直藏于家中不带出门(毕竟是长兵器,受官府忌讳),只用来给家中子弟练习刀法用。“没饮过血的兵器就是玩具”,这是马千里教导大家的原话,鲁世安深以为然,而今晚,这把大关刀在造好几十年后终于痛饮恶贼血。
杀得热血沸腾的鲁世安觉得自己出现了幻觉,他感到手中的大关刀竟然在微微颤抖和轻轻鸣响,他感到那是兴奋地颤抖和快乐地欢呼。宝刀果然要上战场呀,藏于家中蒙于尘土是埋没呀,鲁世安觉得自己和大关刀产生了共鸣,兴奋得不能自抑的他大吼一声挥刀再次往前冲去……
在离鲁世安百米处,也有一人和他一样威风凛凛、勇不可挡,这人名叫夏长兴,使的是一把江南军队和绿林都很少见的兵器——马槊。
槊起源于汉朝,兴起于魏晋——隋唐。这一时期重装骑兵对决促进了装甲与武器的发展。马槊分槊锋与槊杆两部分,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类武器。马槊锋具有明显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会同宝剑一样,有八个面。普通的鱼鳞锁子甲、铁圜甲、明光铠,在破甲的槊之下,一击而破。
要制成一枝马槊可不容易,里边有非常多的讲究。槊杆根本不像普通枪、矛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那韧木以做弓用的柘木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才完成了第一步。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注,汉尺),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上生漆,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这样,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这样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武将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要耗时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所以汉唐以来,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以大宋名画的《大驾卤薄图》为例,多达5000人的豪奢仪仗队,仅以金吾将军手执八枚马槊作为前导。
夏长兴是马家那些帮闲后代中长兵器第一人,也是他们中的最高战力。今年十九岁的夏长兴面目是江南男子的清秀面目,但身高一米八五,再加上嘴唇上蓄起的一字胡须,很有沉稳、威猛的气势。夏家武学可谓家学渊源,据族谱记载从唐末就开始习武,而且据说练的是唐初名将尉迟敬德流传下来的马槊功夫。
夏长兴记性好、领悟力强,天生是练武的好骨骼,从小到大父亲和爷爷严加教导,自己又是个武痴而且极其能吃苦,最终才成了马寒山手下那些帮闲的后代中战力最高者,十六岁时就一根马槊在手再无敌手。就算后来遇到了乌烈猛而且比试了五十五场,也是胜三十场,惜败二十五场,燕风、林之然、雷勇、雷猛更加不是他的对手。此刻,他用槊把一个身穿鱼鳞重甲的湖寇的腹部刺穿,再大吼一声高高挑起,周围湖寇终于彻底胆寒,纷纷扭头就跑……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要说马千里现在手下的这上百的家丁,到底谁才是战力第一,大家公认的就只有一个人——郝大郎。夏长兴、鲁世安、乌烈猛这些猛人和郝大郎比武,从来没有任何一人和他打上四十回合的。林之然、燕风、雷勇、雷猛这些也都是高手,可在郝大郎手下没有撑过三十招的。虽然郝大郎在给马千里当家丁之前是个农家子弟,一天的功夫都没练过,但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