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部分  少年天子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5/7) 目录 下一页(5/7)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79832/17.html

和尚对众人的反应很满意,动手把馒头装进布袋,移步离座。在亭柱边他又站了一小会儿,然后双手合十,对店主人道:“施主,这副对联忒俗气了,老僧赠你一联可好?〃店主满脸堆笑,连忙说:“承老和尚好意,多谢多谢。柜上的!听仔细着,写清楚了!〃和尚闭目静默片刻,一字一句地念道:“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念罢,他合掌向店主低头道谢,转身便走。

“老和尚留步!〃满洲军官纵身跳起,奔到和尚身边:“请问老和尚法号,宝刹何处?〃见和尚一双明净的眼睛只盯着自己而不回答,连忙补充说:“我听老和尚言语,很有才学。老和尚下的这副对,语虽浅淡,却颇具禅理,很是敬佩!〃和尚仍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对方,说:“贫僧名性聪,法号憨璞,住城南海会寺。〃军官笑道:“老和尚谈数,不会明于人而暗于己吧?〃和尚慈和地笑了:“松y夹径寒侵面,山色连天翠滴衣。

论数,贫僧今日当遇贵人。”

军官顿时笑容尽消,瞪大了眼睛,上上下下打量着和尚。

和尚也不理会,略一躬身,掉头而去。军官愣了片刻,拔脚追出门外,两名满兵也赶着跑出茶亭。店主发急了,紧追着喊了两声,发现他们都还站在门前说话,才放了心。

熊赐履把茶钱放在桌上,掸掸衣裳,正正帽子,站起来,从另一边门出去了。外面天色仍然十分晴朗,近处村郭,远处西山,抬眼望去,非常清晰。他不想就回城里,便迎着太阳向西信步而行。此刻,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还会重逢这位陌路相遇的满洲军官。

太阳平西以后,风很快就变得寒冷了。熊赐履倒不怕冷,只怕时间太晚,城门关了回不得家。正待转身,一声声敲打传到耳边,他不经意地侧脸一望,十数丈外,大道南边的田畴中,一所破败不堪的土坯茅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断壁残垣也能住人吗?熊赐履好奇地走过去,一幅凄凉的图画展现在他眼前:在空无所有的土房茅檐下,一位衣衫褴褛的白发苍苍的老人,举着一把缺口旧斧,吃力地一下又一下地劈着木柴。他满头滴汗,一脸愁容,枯瘦的颈脖、手臂、腿杆,就如同他手下的那些干柴g儿。

老人的样子太可怜了,熊赐履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上前拱手招呼道:“老伯伯!“老人停斧,在破烂不堪的衣袖上抹了一把汗,无神的眼睛扫过熊赐履,仿佛不曾看到什么,又举斧劈柴。

“老伯伯,你这么大年岁了,怎么还干这样吃力的重活?

你的儿子、孙子呢?”

老人手中的斧子掉了,张大了眼睛:“老天爷,这是湖广口音哪!”“是的是的,我是湖广儒生。听老伯伯说话,也是湖广人?”“哎呀,乡亲!乡亲啊!〃老人一口湖广话,丝毫未改,望着熊赐履,张着没牙的嘴,亲热地笑了,用衣袖不住地擦眼泪。

“老伯伯,你……”熊赐履话未说出,老人大惊失色地喊了一声:“小心!“拽住熊赐履,一同摔倒在地上。一支响箭尖啸着从熊赐履身后飞过,把一只不知何时跑来的灰兔钉死在田原上。其实,箭离他们还很远,用不着这样惊慌的,可是老人已吓得浑身簌簌发抖了。

一马飞奔而来,骑者跳下马拾起灰兔,挂在马鞍鞒畔,随后牵马走了过来,竟是在茶亭同桌的那位满洲军官!他一见熊赐履也是一怔,跟着就爽快地笑了:“啊哈,咱们真有缘,又见面了!真对不起,s箭太急,你受惊了吧?”“处变乱而不惊,乃君子本色。〃熊赐履文诌诌的回答,使军官又笑了。他指了指说:“这位老人是你相识?”“不。素不相识。近在京畿,民贫如此,老无所养,令人心酸!“军官这才仔细看看老人,甚至走进那间不挡风雨的土坯茅屋转了一圈,出来后,面色大变,轻松和英武的气概不知到哪里去了,眉头紧蹙,默默无言。熊赐履面对这位满洲军官,也不知说什么才好。老人乍见一身戎装的骑者,十分害怕,现在觉出他并无恶意,也敢偷眼打量他了。

军官终于叹了口气,问道:“老人家,境况何以到这种地步?有谁欺负你了?“老人愁苦地望着他,口气中带着惊惧:“你?……”军官道:“老人家不要害怕,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旗下牛录章京……”熊赐履忍不住看了他一眼,他竟无端地红了脸,继续说:“但我舅父在刑部供职,有什么冤屈,你尽管对我说。〃老人疑惑地看看他,不敢开口。

“老人家贫寒到这种地步……我还有一位舅父在户部管赈济的福建清吏司做事,他专管周济贫民,总能帮你的忙吧?〃这位军官的舅父真多,也真有用。熊赐履又看他一眼,他装作没看见。老人却听懂了,〃扑通〃一声跪在他脚前,连连叩头说:“大老爷给小人作主!大老爷给小人作主!……”老人的湖广腔太重,年轻的牛录章京听不大明白。当老人滔滔不绝地诉说起来时,他就一点也不懂了。他摆摆手,要老人停下,说:“老人家是哪里人?〃熊赐履说:“章京大人,他是我同乡,湖广人氏。我来讲给你听……老人家,你讲吧,这位大人是一片好心哩!〃老人讲起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老泪纵横,岂不成声。

四十年前,老人家乡大灾,他孤身一人来到京师,从做烧饼、果子的小买卖起家,终于买地盖房、娶妻生子,家道很是兴旺。国变


第 17 部分(5/7),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