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0  科举出仕(士)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93286/160.html

的,让我劝住了,我让他就在青朱院守着。

然后,我就自己一路走过来了,你不知道一路上……”

……

夕阳余晖下,黎棋和黎池父子两,一边说着话,一边并肩往回走。

作者有话要说:

赵俭,你金手指依旧是你金手指!你不过是因为重生,而窥探到了你金手指的冰山一角罢了!看,秘密立储制甩你一脸!你上辈子时就没有!←_←

贞文帝:我要默默地把你的草稿纸顺走 ^_^

第67章

殿试考完当天,依旧像会试结束后一样。四名主考官并八名同考官,当晚就留宿考场即保和殿,开始判改考生答卷。

不过因为殿试只考了一篇策问,判卷规则就不能像会试那样,各自负责一个模块的判卷工作了。

于是殿试的判卷规则是,主考官和同考官共计十二位,分别为三百份答卷各打一个分数。最高分满分一百,最低分零分。

十二个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之后,算出一个平均分数,这个分数就是考生的最终得分。

这个判卷规则也是在俭王上疏献策后,科举革新的一个方面。

每份答卷都经由十二个考官判改打分,已经算公平了。哪怕有那么几个认考生笔迹的考官,也不可能十二个考官都认考生笔迹,且还给同一个考生给高分和低分。

如果真有十二个考官,都选择力保或打压同一位考生的情况,那这名考生就真是了不起了。

不过,要不说万事皆有可能呢?这一次,还真就是十二名考官都选择了力保同一名考生。

这名考生就是黎池。

十二名考官都选择力保黎池,是有原因的。

首先,黎池已经‘连中五元‘。够资格来做考官的大臣们,都已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多年。揣摩上意,是他们的必修课。在有考生‘连中五元‘的情况下,除非该考生交白卷、答卷全篇污迹或者犯了大忌讳,否则判卷考官们再怎么都要判出一个‘六元及第‘出来!

六元及第者,科举取士后史上才只有两个而已。若是在贞文帝在位时出现一个,这就是为贞文帝的‘文治‘功绩,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讨好上意的事,考官们如何能不做?

就算想要标榜特立独行,愣是要和皇帝唱反调、不让他‘文治‘功绩上添上这一笔。先不论他所打的这个分数,会否成为最低分给去掉不纳入平均分计算中。就是这分数打出来后张贴公示了,也要担心会不会被皇帝记仇,会不会被天下士人攻讦:十二个考官,就你一个打低分,你才学是有多渊博啊?!

其次,皇帝其实已经相当于提前看过了黎池的答卷(虽事实上是看得他的草稿纸),且与众臣和众皇子们探讨过,这就已经明示了他属意黎池这份答卷。

要是考官们还不依着贞文帝,非不将黎池的答卷判成第一名状元,那他们这辈子也就不用想升迁了。

最后,是因为黎池的答卷确实答得不错。

真没愧对他‘五元‘的盛名。

抛开其他不谈,只看这一份答卷,若是考官们给他的分数打低了,都要担心张榜公示后,被天下读书人指指咄咄。

“这黎和周……真是学识渊博。”一名同考官感叹道。

黎池是脑中构建了记忆宫殿的人,记忆力很好。或许他还说不上博览群书,不过但凡是他看过的书,他都记得。而且他又不笨,还能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是啊,不仅学识渊博,且还常有奇思妙想。”同屋的另一名已经判改过黎池答卷的同考官,一边判改手下的答卷一边附和。

黎池是在信息爆炸的新世纪活过一世的人,相比起来,可不就比这个时代的人有更多奇思妙想吗?

“唉,真是老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啊!”此次殿试的主考官之一,暮气沉沉地感叹道。

主考官感叹后生可畏,已不及黎池这样的后期之秀,其实这就好比是后世感叹:高考前是人生知识水平的巅峰。

在官场沉浮多年,之前学的书本知识也就都忘得差不多了。这是正常的,这些考官们年轻科考时或许没有黎池这样出类拔萃,但也是有过意气风发时刻的。

……

殿试结束后,考生们得以休息一天。

殿试当天有好些个大臣和皇子随贞文帝巡视,当时发生的事该知道的人也都应该知道了。

不过黎池在青朱院休息的这一天里,黎府居然没动静,也许是还没有意识到他殿试时没用那壶墨?黎镜没找黎池,于是黎池也就作出了休整精神的姿态,专心在青朱院里休息。

然后二月二十二这天,三百名贡士再次在天微亮时入宫,参加殿试后的传胪大典。

入宫搜检时,给贡士们发了身统一的进士服穿上。

今日进入皇宫的贡士们,出来后就都是进士了。无论是一甲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甲进士,


分卷阅读160(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