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3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97120/443.html

坦克装甲车一直都没有全力生产,即使到了1940年,中国装甲车辆的全年总产量也才刚好达到600辆,这还是将水陆坦克也算进去的结果,与除了日本之外的任何一个一等列强相比,都差了好大一截。在这个薄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装甲部队自然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规模。

到1940年底的时候,中国也才建立了以装甲骑兵师、两个机械化步兵师和一个机械化重炮旅组建起来的一个机械化军。不过与之前主要依靠缴获的鬼子坦克相比,如今的中国装甲部队已经脱胎换骨,世界上最好的轻型坦克“八一改”已经全面淘汰了原来的日本九五式轻型坦克及其改进型九八式轻型坦克,这种超出时代的轻型坦克有着接近于先进中型坦克的防护力和天下无双的越野速度(公路速度不如毛子货,人家是有轮子的。)、最大行程以及地形适应性,而它的可靠性和低油耗同样在世界各国的坦克当中名列前茅,再加上为其量身定做的装甲骑兵战术,它在中国陆军之中的地位丝毫不低于t34之于苏联陆军、黑豹之于德国陆军的地位。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到了1940年的时候,随着中国基础工业的飞速发展,胡卫东认为中国已经可以开始研制自己的中型坦克,便将历史上59式坦克的设计图画了出来以供参考,虽然暂时只拿出了早期59式坦克的图样,但因为应用了21世纪中国才开始广泛应用的双面硬化装甲钢,其整体性能比历史上的早期59式坦克要强悍得多,而即使是历史上的59式坦克早期型号,放到二战时期的话,也绝对是一款极为恐怖的武器,因为它拥有堪比重坦的火力和防护,但其机动性却超过二战时期的任何一款中型坦克……

第五百一十九章 战略武器(上)

只是534还高一截,纵然中国早已经获得了苏联提供的v2柴油机技术,并且还在此基础上借鉴了部分德国人的技术进一步攻关,但能够满足59式要求的新型坦克用柴油机,至少也得到1941年下半年才能研制出来,不过西南战争因为地形与气候的关系,本来就用不上中型坦克,所以胡卫东倒也并不着急除了传统的陆海空军,还有一个崭新的军种在1940年初步建立起来,那就是以弹道导弹(也包括所谓的“远程火箭炮”)作为主要攻击武器的火箭部队,目前由于固体燃料药柱加工工艺的难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因此固体弹道火箭的射程最大也只能达到300公里(注1),但这在二战的战场上已经足以成为一支奇兵,因此胡卫东于这一年的下半年向中央提议建立一支专门的火箭部队,为了保密可以命名为“第二炮兵部队”,而有效射程为300公里的固体火箭则称为“远程火箭炮”以掩人耳目。当然,严格来说,因为火箭口径做不大,战斗部的重量因而被限制在200公斤以内,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本来就只能称之为火箭炮…

在数控机床出现之前(最早期的数控机床还不行,至少也要有老美50年代末的水平。),固体火箭的药柱加工工艺不可能取得突破(高精度的机械零件可以依靠高级技工以手工来完成,大不了次品率高些。但是药柱加工质量不过关是很容易引起爆炸的,中国的高级技工本来就少,哪儿能够如此冒险?),因而火箭口径做不大,严重限制了固体火箭的实用价值。

虽然这款被命名为“卫士1”型“远程火箭炮系统”的载荷不能令胡卫东满意,但与一般的陆军火炮的炮弹相比,却还是要大得多,如果配合特定的战斗部,完全可以用来在短时间内切断敌人后方的交通补给线,这在战术上的价值还是相当大的。至于直接用它攻击敌**队。由于成本偏高、精度偏低的缘故。除非有了核弹头,否则远不如放近了直接炮击来得划算与固体火箭相比,液体火箭做大口径倒是没有太大的难度,倒是增大射程比较麻烦。不过只要持续投入人财物力和时间就行。而不像固体火箭那样存在着一段时间内无法逾越的障碍。而且领导液体火箭研制的还是戈达德这位历史上的“现代火箭之父”,因此胡卫东果断地将重点重新移回到了液体火箭上面。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固体火箭研制过程中一些顺带的科研成果、比如耐高温的金属陶瓷等特殊材料。对于液体火箭同样是有用的,这无疑为液体火箭的加速研制扫清了很多障碍,胡卫东也以此为案例告诫科研部门的那些领导干部说,“我们现在人才匮乏,财力也不足,所以科研中注重实用性是对的。但是科技研究的成果到底有没有用,其实短时间内未必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来,即使一时用不上,说不定将来却可以派上大用场,所以对于那些功利性不强的科学研究,今后也应该日益重视起来”

对于火箭方面的研究,由于中国开始得远比德国更早,而且有胡卫东这个穿越者引导,进步也比德国人更快,因此胡卫东要求对德国方面严格保密。不过仔细分析的话,这也是为德国好,因为如果只是要用火箭来对付美国以外的国家,历史上德国搞出来的v2射程已经够用了(倒是精度严重不足,不过这方面因为中国有求于德国,因此技术交流颇为充分,所以德国后来的v2乃至v3导弹的精度比历史上高得多,尽管最关键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中国一直严格保密),而要想打到美国本土,射程需要超过7000公里(再次感慨一下美国的地理优势)才行,那样的远程弹道导弹得需


分卷阅读443(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